新冠病毒“物傳人”的風險有多大? 研究發現遠不如空氣傳播
研究的結論是人們在空氣中有病毒顆粒的房間活動一段時間,大概有1%的可能會被感染。如果是物體表面檢測到病毒,那么有1/10萬的可能性會被感染,二者的風險相差1000倍。通過表面接觸感染新冠的可能性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健身房里,飲水機病毒量大于健身器材,這是因為飲水機的使用頻率很高,但一般大家按一下,喝完水就走開了,不會再去擦飲水機。
普通居家環境,空氣消毒作用不大,保持和室外良好通風足夠降低風險。
有很多細菌可以在外界環境存活、生長、繁殖。對于細菌性的傳染病,細菌可能在環境里面會存活和繁殖,環境消毒非常重要。
(本文首發于2022年6月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汪韜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2年4月,上海最大的方艙醫院——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接收首批感染者前,進行消殺工作。
新冠病毒“物傳人”的風險究竟有多高?
2022年4月,《自然》雜志子刊《暴露科學與環境流行病學雜志》發表了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新冠病毒經空氣傳播的效力比經接觸物體表面高一千倍。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位于密歇根州安阿伯的密歇根大學校園處于“封鎖”狀態。研究團隊在此期間對校園里的空氣和環境表面取樣,采集的空氣和物體表面樣本新冠陽性率分別為1.6%和1.4%。
對模擬場景的估算顯示,接觸含有新冠病毒顆粒的氣溶膠后感染新冠概率約為1/100,接觸各種含有病毒的物體表面后感染新冠的概率約為1/10萬。
出于對“物傳人”的擔憂,消殺工作應如何進行?
“對于醫療等特殊室內環境,開展空氣消毒有必要。普通居家環境,空氣消毒作用不大,保持和室外良好通風基本足夠。室外空氣消毒是多此一舉?!痹擁椦芯款I銜專家、美國密歇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奚傳武博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即便是傳染性更強的奧密克戎毒株,物傳人的風險依舊很低,做好通風、洗手、佩戴口罩等工作足以降低風險。
2022年5月27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也指出,在商超、賓館等公共場所,預防性消毒的重點是高頻接觸的物品表面,比如門把手、電梯按鈕、柜臺等地方。室外景區的消毒重點涉及公共衛生間、售貨亭、健身器材。在沒有明確污染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對室外場所的地面、路面甚至綠化帶進行大規模的噴灑消毒,對室外的空氣消毒也沒有必要。
5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關于進一步精準規范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毒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堅決杜絕入戶消毒技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