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囤貨潮?制造恐慌,還是風險社會的自救
從二戰結束至今,很多國家都在建立和完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以應對潛在的危機或災害。家庭應急物資儲備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對完善“自助—共助—公助”救助模式至關重要。在全球范圍內,如何提高對災害問題不關注或關注度較低人群的防災意識,都是防災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也是最具挑戰之處。
普通人除了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做好“自助”的準備,還要守住最基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斑@不僅是危急時刻‘共助’的一個基本動因,更是維系社會團結、維系社會健康的基本要素。而如果我們的社會能在 (“囤貨”) 這個行為模式上建立起更有韌性、更細致的災害對應模式,那就算有意義了”。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2022年4月2日,工作人員在海南??诩Z油儲備有限公司糧食儲備庫檢查儲備糧
食物從地板堆到天花板
烏克蘭裔英國作家瑪琳娜·柳薇卡(Marina Lewycka)曾在2005年出版的小說《烏克蘭拖拉機簡史》中,細致地刻畫了饑荒時代留下的烙印。柳薇卡的父母是烏克蘭人,二戰期間他們背井離鄉,被驅逐到德國基爾的一處難民營。1946年柳薇卡在那里出生,隨后在英國長大。
在書中第二章“母親的小遺產”開頭,柳薇卡用了三大段來描述主人公的母親柳德米拉的“食物儲存清單”。難以計數的食物被母親分儲在儲藏室、床底、種植棚、車庫和冰柜里,并定期更新。
在儲藏室,食物從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一聽聽的魚、肉、西紅柿、水果、蔬菜和布丁罐頭,一袋袋的糖(砂糖、細砂糖、冰糖、紅糖),面粉(普通粉、自發粉、全麥粉),米(布丁米和長顆粒米),通心粉(普通通心粉、短而卷曲的通心粉、細面通心粉),小扁豆,蕎麥粉,干豌豆,燕麥,一瓶瓶的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和橄欖油),腌菜(西紅柿、黃瓜、甜菜根),一盒盒的麥片(主要是小麥片),一箱箱的餅干(主要是巧克力消化餅干)和一板板的巧克力。在地板上,瓶子里和壇子里的是一加侖一加侖黏稠的淡紫色液體,它們用李子、紅糖和蒜瓣制成,僅僅一杯就足以讓最資深的老酒鬼(這在烏克蘭社區里大有人在)昏睡達三個小時?!?/span>
柳薇卡的母親是她小說的靈感來源。在柳薇卡眼中,生于1911年的母親有節儉的天賦,“可以把骨頭和甜菜根做成羅宋湯,把過期牛奶制成斯美塔那酸奶油?!蓖ㄟ^在書中對母親柳德米拉的塑造,柳薇卡試圖闡明這種“天賦”的由來。
柳德米拉出生在烏克蘭。1932年,她21歲時,“歐洲糧倉”陷入了一場持續一年的嚴重饑荒。這場被稱為“Holodomor” (烏克蘭語,意為“饑餓而死”)的饑荒導致了數百萬烏克蘭人死亡,其間有超過2500人被判食人罪。
即便已在英國生活了50年,饑荒留給柳德米拉的記憶傷痕從未愈合?!八_定無疑地知道,在樂購超市和消費合作社堆得高高的貨架和存得滿滿的柜臺后,饑餓依然在游蕩徘徊,它撐著骷髏的身軀,睜著空洞的眼睛,伺機而動,一旦你放松警惕,就將你攝入囊中?!迸畠撼靶α旅桌膬洹白銐蚬B一支軍隊”,可她堅持自己的生存哲學:饑荒會被作為政治武器,而戰勝饑餓的唯一方法是貯存和積蓄。這是她找回自我和自由的漫長嘗試。
2022年3月1日,烏克蘭基輔,一棟居民樓在沖突中被炸毀,市民排隊采購應急物資
重啟“手冊”的爭議
除了時代遺留的饑餓夢魘,家庭物資儲備也常和過去動蕩不定的時局相關。上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面對緊張而復雜的國際形勢,我國曾提出“備戰備荒為人民”“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等口號。如今,在部分偏遠地區的建筑外墻上,還能依稀看到這些因歲月流逝和時代變遷而斑駁的口號和相關宣傳畫。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冷戰結束,核戰爭陰影漸散。同時,農業科技、工業化、市場化和社會保障體系等的發展也讓全球饑荒人數顯著下降?!岸诜e”一度離我們越來越遠。但作為動蕩與不確定性的附帶產物,它又如幽靈般不時縈繞。過去十年間,很多國家都曾發布過“指南”、“手冊”,告知民眾如何應對潛在的危機或戰爭威脅。家庭應急物資儲備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2016年8月,德國聯邦政府發布新的《民防方案》。長達69頁的《民防方案》建議每位德國公民儲備可維持兩周生存所需的食物,以便在救援人員到達前自保。列表中除了米、面、油、鹽,還列出了應儲存的面包、面條、水果、蔬菜、土豆、肉類、雞蛋、巧克力等食品的數量。這是冷戰后德國政府首次要求民眾儲備生存物資。
雖然德國政府表示,該方案早在四年前就著手制定,旨在修正過時的民防方案,不少民眾還是視之為對當時德國接連遭遇暴力和恐怖襲擊事件的回應。當時,受“阿拉伯之春”和國際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興起等影響,歐洲正經歷二戰結束后最大的一波難民危機。據歐盟統計局對2016年前9個月的統計,歐盟各國接納難民總數近99萬,其中德國接納難民最多,超過61萬。難民問題與恐怖主義結合使德國面臨嚴峻挑戰。在應對反對黨關于“鼓勵囤積物資是散播恐慌和不安”的指控時,時任德國內政部長托馬斯·德邁齊埃(Thomas de Maizière)表示,“力量來自合理的準備?!?/span>
2018年5月底,出于對恐怖襲擊以及波羅的海地區安全局勢不斷惡化的擔憂,瑞典也重啟了防戰防險手冊。約一周內,名為《如果災難或戰爭來臨》(If crisis or war comes)的手冊投送到全瑞典480萬戶家庭。這本20頁的小冊子介紹了瑞典可能面臨的各種安全威脅,包括軍事沖突、自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