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眾低碳出行報告:出行需求多樣,需政策組合拳實現結構性低碳

為加排放控制,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相繼出臺和施行了各類政策措施。在“雙碳”目標的背景下,城市交通出行深度減排成為重點。

當前,城市公眾低碳出行還面臨什么樣的難點?公眾的出行具有如何的需求特征?他們如何看待低碳出行及近零排放、零排放相關政策?

68日,《面向零碳出行——城市公眾意識、行為及驅動因素研究》調研報告發布會在線上舉行。該調研由能源基金會、南方周末聯合發起,益普索提供研究支持,通過對公眾出行選擇的進一步洞察,為出行減碳政策措施的制定與執行提供借鑒,支撐提升公眾出行結構與模式的低碳轉變。發布會上,交通與城市規劃領域的專家和二十多家媒體就“未來零碳出行的環境建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近四成公眾擁護低碳出行,出行 靈活性”“舒適性”等多樣化需求明顯

這是一份聚焦零碳出行的未來城市交通工具,出行服務,政策實施及傳播的公眾調研。

通過定性座談與研究,結合全國地級市以上城市3500份生活人口樣本進行定量分析,調研團隊對公眾對低碳及零碳交通工具相關話題的認知、碳價值觀現狀、出行現狀及低碳出行驅動因素進行分析,并進一步探索提高公眾實踐低碳甚至零碳出行的政策及傳播建議。

益普索(中國)咨詢有限公司研究總監沈重作為報告編寫團隊代表對報告做解讀。報告顯示,公眾普遍具備一定的碳認知,但了解程度不深。85% 的公眾表示對中國的“雙碳”目標有基本的了解,但在定性調研中,大多受訪對象并不能清楚描述這一政策的內容。根據對受訪者的測試來看,大部分公眾的出行碳認知處于較低或一般水平。公眾的出行碳認知會影響其出行行為,數據顯示,高認知人群在出行方面表現出了更大的低碳實踐意愿。

依托于城市日漸完善的低碳交通基礎設施,受訪公眾日常出行采取低碳出行方式的比例較高,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三類低碳出行方式總占比達到56%,而在通勤時,45%的公眾主要選擇公交或地鐵。調研發現,受訪公眾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比例也較高,在日常通勤時有16%的公眾開新能源汽車。

報告顯示,公眾在通勤出行方式的驅動因素中,選擇“擁護低碳出行”的比例最高,達到38%,這也進一步說明了目前公眾對低碳出行方式比較認可且實際踐行。其次,“按需調整行程,靈活性高”,“高效,準時,可預期”,“公共交通設施便利可達”,以及“舒適性高”分列前五位驅動因素?!肮姵鲂蟹绞竭x擇的驅動因素是多元的,而靈活、可預期、舒適等個性化需求值得公共交通服務提供者重視?!鄙蛑卣f。

報告同時也指出了當前城市公眾對出行基礎設施和服務的一些反饋和提升期待。在地鐵方面,出行環境擁擠、針對老弱病殘孕等弱勢群體出行的安全性考慮不足值得引起重視?!爱斎?,很多時候安全性和擁擠是強關聯的?!鄙蛑卣f。公眾對公交車的主要反饋是出行時間長和舒適性差。不同于燃油車主對交通擁堵最為不滿,新能源車主更擔憂充電樁是否充足。慢行出行方式中,非機動車道不便使用或被占用問題突出。

減排政策需充分考慮公眾出行多樣化需求

報告在挖掘公眾的低碳出行驅動因素和出行難點時,也分析了公眾對不同典型減排政策的看法和評價。

針對現行的限行限購等政策,受訪公眾普遍認可這類限制政策對“緩解交通擁堵,提高交通效率”(47%)及“減少碳排放”(46%),以及“鼓勵乘坐公共交通”(39%)的作用。但針對燃油車禁售及零排放控制區這類“一刀切”的禁止型政策,公眾表示出了不同程度的擔憂。針對零排放控制區,88%的公眾表示愿意支持,認為這一政策能改善空氣質量和減少能源能耗,但同時也提出了需要政府大力提高公共交通服務(46%),大力提高區內新能源車充電、停車等基礎設施供應(44%),提供區內居民補貼等具體的需求。

對此,能源基金會交通項目高級項目主任龔慧明評價說:“出行政策的影響群體是非常多樣化的,我們的政策制定實施要遵守循序漸進,提前溝通的原則,同時我們要充分了解、理解、尊重不同利益相關方多樣化需求的關切?!?/p>

報告中關于新能源汽車的調研同時顯示,公眾普遍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度較高,近七成的公眾會在下一次購車時考慮買新能源車。

“相比五年前,公眾對新能源汽車的舒適性、品牌和車輛配置的關注度明顯提升?!北本┙谎卸际薪煌萍加邢薰境崭笨偨浝韯撛浹芯苛斯妼π履茉雌嚨男睦磙D變。她表示,當前新能源汽車的品質越來越接近車主群體對“車”的需求,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滿意度持續提升。

但根據調研結果,新能源汽車的里程焦慮、充電便利性以及技術安全性等問題仍是公眾擔憂重點。

北京市“十四五”的規劃明確提出,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累計保有量力爭達200萬輛。劉瑩認為,新能源汽車未來的使用環境和政策環境預期較好。實現零碳出行,未來的政策發力重點將可能在于提升充電服務水平、激勵消費者替換新能源汽車和積極探索綠色碳交易模式。

在龔慧明看來,大規模普及新能源汽車,全面電動化是落實交通減排的最根本保障?!暗斍暗募夹g還不足以保障100%的全面電動化實現。需要技術不斷積累與完善。這是支撐的根本性要素?!?/p>

城市規劃與政策組合實現結構性低碳

良好的低碳出行機制,除了公眾擁護低碳出行的意愿外,更需要有友好的低碳出行基礎設施環境。

能源基金會低碳城市高級項目主任王志高指出當前我國城市的低碳出行面臨著以下的挑戰:一是城市高密度蔓延,城市形態難以優化,進而導致出行結構相對高碳;二是城市道路和空間脫離人性化尺度,進而導致過度依賴私人汽車出行?!氨本┑木G色出行比例占到了70%,我建議把70%的路權給這些綠色出行的居民,甚至給行人或者自行車更多的路權。但現實是汽車占據了更多的路權?!?/p>

北京大學國土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宇恒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江燕認為,每一個人的出行和需求都是多樣化的,城市規劃設計需要做到精細化,給公眾更好的慢行環境,為他們提供更多自主選擇。

劉瑩提出了未來的交通發展值得嘗試一體化預約服務的政策方向?!跋乱徊轿覀兏雨P注的應該是出行即服務,更加突出服務的理念,通過數字化手段,結合線上與線下,開發不同的出行場景,將軌道、地面公交、騎行、步行、出租車甚至小汽車集成起來,用數智技術組成一體化出行服務,支持公眾的低碳化出行,為公眾提供全鏈條體驗?!?/p>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低碳或綠色出行的理念,并不是要求公眾所有的出行都只能選擇某種低碳的交通方式,而應是根據不同場景、不同需求提供的多種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的集合,更多是追求提高一段時間內的綠色出行頻次和某一次長距離出行中綠色出行的比例。

龔慧明補充道,交通政策歷來需要組合拳,沒有任何單一的“一招鮮”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公共交通、出租車、小汽車、步行等是一個整體的出行服務系統,出行和運輸的需求必須要放在整體的系統下考慮,滿足公眾不同的、多樣化的需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