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正義》等四千余冊珍罕漢籍即日起可在線閱覽
6月10日,“日本永青文庫捐贈漢籍”專題數據庫在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中華古籍資源庫”正式上線。該數據庫包含漢籍資源36部793種4千余冊,共計37萬余葉。讀者可通過訪問國家圖書館官網(www.nlc.cn),點擊“中華古籍資源庫”欄目進入專題數據庫,無需注冊登錄,即可在線閱覽全文影像。
2018年6月,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之際,日本前首相、日本公益財團法人永青文庫理事長細川護熙先生將細川家族三代珍藏的36部4千余冊漢籍無償贈與中國國家圖書館。此次捐贈也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日本友人向中國無償捐贈漢籍規模最大的一次,既延續了兩國歷史上“以書會友”的友好交流傳統,也開啟了海外漢籍實體回歸的新篇章,為新時代中日民間文化交流與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做好永青文庫捐贈漢籍的保護和利用,國家圖書館將該批漢籍保存在恒溫恒濕的善本書庫內,向讀者提供原件閱覽服務,先后編纂出版《書卷為媒 友誼長青——日本永青文庫捐贈漢籍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特展圖錄》,影印出版《尚書正義》《十八史略》《群書治要》《御制圓明園詩》等4部古籍。同時,為更好地滿足廣大讀者和研究人員閱覽研究需要,促進該批漢籍在更大范圍內傳播和利用,國家圖書館對其進行了數字化加工,并對其中5部叢書依照子目拆分標引,歸入經、史、子、集四部,方便讀者檢索閱覽。
從整體上看,該批漢籍保存完整、內容豐富,其中不僅有東傳日本的中國刻本,還有相當數量的和刻本及日本學者的漢文著作,能夠較為全面地展示中日典籍交流和文化傳播的發展軌跡和淵源脈絡。從版本上看,該批漢籍還具有以下特點:
皇清經解一千四百八卷 (清)阮元輯 清道光九年(1829)廣東學海堂刻咸豐十一年(1861)補刻本 日本永青文庫捐贈
1.初刻本或較原始的刻本。如王先謙《皇清經解續編》光緒十二至十四年(1886-1888)南菁書院、江蘇書局刻本,王先謙《尚書孔傳參正》光緒三十年虛受堂刻本,皮錫瑞《今文尚書考證》光緒二十三年師伏堂刻本等。
故唐律疏議三十卷 (唐)長孫無忌等撰 清光緒十七年(1891)江蘇書局刻本 日本永青文庫捐贈
2.淵源于古刻善本的版本。如日本弘化四年(1847)熊本藩時習館刻《尚書正義》,是影刻日本足利學校藏南宋兩浙東路八行本。日本江戶刻《春秋經傳集解》,是據日本慶長古活字本翻刻,而慶長本出于五山版,五山版出于南宋興國軍學本。光緒十七年江蘇書局刻《故唐律疏議》是重刻孫星衍《岱南閣叢書》本,孫本則是影刻元至正余志安勤有堂本,江蘇書局本還增加了影宋抄本《音義》一卷附于后。
資治通鑒二百九十四卷 (宋)司馬光撰 日本天保七年(1836)津藩有造館刻本 日本永青文庫捐贈
3.后出轉精的精校本或精校本的重刻本。如李鼎祚《周易集解》嘉慶二十三年(1818)木瀆周氏刻本,出于乾隆盧見曾雅雨堂本,而雅雨堂本是精校本?!督浀溽屛摹吠伟四?1869)崇文書局刻本出于盧文弨抱經堂刻本,而盧文弨本屬于精校本?!墩f文解字注》民國二十二年(1933)掃葉山房石印本,源于民國三年蜚英館石印本,經過??卑l現,蜚英館的本子比段玉裁經韻本錯字減少許多?!顿Y治通鑒》日本天保七年(1836)津藩有造館刻本是重刻天啟陳仁錫本,比較平常,但是書眉上有江戶時代日本學者精心??钡男S?。方孝孺《方正學先生遜志齋集》同治十一至十二年寧海知縣孫熹刻本,也是一個??陛^好的后出版本。
尚書正義二十卷 (唐)孔穎達疏 日本弘化四年(1847)影宋刻本 日本永青文庫捐贈
4.值得重視的日本版本。如日本竹添光鴻的《左氏會箋》,底本是日本最古老的寫本,竹添光鴻又??绷嗽S多舊本,網羅了大量舊注,加以精心選擇,加上自己研究心得,使這部書成為一部版本講究、校注都具功力的代表性著作。又如《群書治要》,日本天明七年(1787)刻本是這部書的最早的刻本,也是《四部叢刊》的底本。江戶刻本《左傳》、弘化四年日本熊本藩影刻八行本《尚書正義》也是日本刊本的名品。
網絡編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