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儲戶被賦紅碼,鄭州12345:未接外地來鄭賦紅碼通知
6月13日,網絡流傳的信息顯示,前往鄭州溝通村鎮銀行“取款難”的儲戶被賦“紅碼”。多位接受南都記者采訪的儲戶稱,在掃碼填報個人信息后,其場所碼或豫康碼顯示為“紅碼”,“賦碼原因”為,“正在實施集中或居家醫學隔離觀察的入境人員”等;但同行赴鄭州的非儲戶人員健康碼則未受影響。此外,還有多位未前往鄭州的儲戶在填報信息后被賦為“紅碼”。
針對儲戶所疑問的“紅碼”情況,鄭州市12345熱線13日晚回應南都記者稱:目前沒有接到“外地來鄭州一律赴紅碼”通知,如果被賦“紅碼”,建議先聯系信息排查專班了解賦碼原因。目前低風險地區來鄭州只需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出示行程碼和健康碼。
對于健康碼的應用場景,業界早已多有討論。有學者指出,各健康碼運營機構應完善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保障用戶知情權,合乎倫理、合乎法律地使用數據,避免數據濫用。
儲戶微信群內流傳的鄭州場所碼照片。
儲戶到訪鄭州登記后被賦“紅碼”
還有幾小時就到鄭州了。張生找出其他儲戶此前拍照發到群里的“鄭州車站西南出口到訪登記”二維碼,按照防疫要求報備個人和行程信息。6月12日下午,他從山東煙臺乘火車前往鄭州,此行是為了向河南有關部門溝通當地多家村鎮銀行無法取款的情況。
剛填報完信息點擊提交,張生的手機重復響起“紅碼人員,請配合隔離管控”的聲音。頁面下方的“賦碼原因”顯示,“正在實施集中或居家醫學隔離觀察的入境人員”。突然而來的“紅碼”讓張生感到擔憂,煙臺已經一個多月沒有本土病例了,他也有半個多月沒有離開煙臺了。
張生所在的幾個儲戶微信群里,陸續也有人發現自己變成了“紅碼”。儲戶們分布在全國多個省份,此前他們曾約定:6月13日到鄭州找有關部門溝通取款難問題。突然的變故令人措手不及,有人擔心,儲戶們被針對性賦為“紅碼”。
鄭州市12345熱線在6月13日晚回應南都記者稱:目前沒有接到“外地來鄭州一律赴紅碼”通知,如果被賦紅碼,建議先聯系信息排查專班了解賦碼原因。目前低風險地區來鄭州只需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出示行程碼和健康碼。
不過,多位赴鄭州儲戶均向南都記者出示相關截屏和視頻稱,自己曾經在掃碼登記后變為“紅碼”。
一位浙江的儲戶表示,自己在鄭州站出站口處掃碼登記后,手機隨即顯示“紅碼”。一位12日下午從成都乘飛機抵達鄭州新鄭機場的儲戶表示,他在機場掃碼后顯示為“紅碼”,賦碼原因與張生相同,即他為“入境人員”。此后他被轉運至安置場所,其“場所碼”仍為紅色,但豫康碼為綠色。
6月13日清晨五六點抵達鄭州站的儲戶小琴回憶,起初她的豫康碼一直保持“綠碼”狀態。不過到了上午10點左右,小琴接到了一通來自鄭州派出所的電話確認她抵達當地后,她的豫康碼由綠轉紅,因此無法乘坐任何交通工具或入住酒店民宿。為解除“紅碼”狀態,小琴一路步行至當地醫院要求核酸檢測,醫院方面則將小琴的上情況上報至當地防疫辦。根據當地防疫辦反饋,小琴可以選擇在醫院隔離14天或購買車票點對點返回家鄉。最終,小琴簽署了一份承諾書離開。由于無法乘坐任何交通工具或進入公共場所,在街頭游蕩了幾個小時的小琴撥打了派出所電話,請求將自己送至儲戶安置地。
尚未前往鄭州的儲戶被“遠程賦紅碼”
另有多位沒有前往鄭州的儲戶,也表示自己的豫康碼或場所碼變為“紅碼”。
一位家住北京的儲戶說,幾日前有人將鄭州站擺放的到訪登記二維碼拍照發到了微信群里,他在出發去鄭州前掃碼登記了防疫信息,隨后顯示為“紅碼”,賦碼原因也為“入境人員”。他因此取消了行程,但他的北京健康寶一直為“綠碼”,行程卡上也僅顯示北京。
6月12日晚間,人在廣州的儲戶老鵬發現自己的粵康碼突然變紅,原因為“外省健康碼紅碼人員”。隨后,老鵬追溯到河南省給自己推送了“高風險”的健康狀態,因而自己的粵康碼和豫康碼都是“紅碼”。為此,他撥打了兩地防疫辦電話獲悉,若要解除健康碼“紅碼”,需向河南方面申報轉碼。根據豫康碼的轉碼要求,老鵬需要提交相關個人身份信息、72小時內兩次核酸陰性證明、個人承諾書以及社區的轉碼證明。目前,老鵬已經完成了一次核酸檢測,還需等待間隔24小時后的第二次核酸檢測,在此之前他在廣州“寸步難行”。
家住北京的小危健康碼也出現了與上文相似的異常狀態。小危和妻子同為儲戶,兩人的豫康碼和河北健康碼自6月12日被賦紅碼。豫康碼頁面上的賦碼原因為“入境人員”,而河北健康碼的狀態與豫康碼相關聯,不過二人的北京健康寶均顯示正常。6月13日下午,小危妻子的健康碼已經轉綠,但他的豫康碼一直保持“紅碼”狀態。
根據小危和老鵬回憶,曾有人在儲戶群里發過一張鄭州車站的健康申報碼,出于試一試的心態,他們都掃過這張二維碼。多數接受南都記者采訪的儲戶都有類似的經歷。另值得注意的是,鄭州市12345熱線回應南都記者稱,“入境就是從國外回來的”,但多位儲戶都表示自己未曾出國。
赴鄭州同行的非儲戶為“綠碼”
值得的一提的是,多位與儲戶同行的非儲戶人員并未被賦紅碼。
前述乘飛機抵達鄭州的儲戶表示,自己雖變為“紅碼”,但與其同行的一位非儲戶人士則一直為“綠碼”,該儲戶已被轉運到了安置點,同行人士尚可自由活動。儲戶老于一行5人在6月12日下午抵達鄭州,他們早上從家鄉驅車出發,下午5點準備入住酒店之際,老于發現自己的場所碼變紅了,此次出行5人中只有小成不是儲戶,也只有他的場所碼顏色沒有轉紅,其他4位儲戶紛紛“中招”。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河南本地人群中。家住開封的儲戶陸女士稱,其在6月10日和同事前往鄭州出差,抵達鄭州時曾掃場所碼登記,11日下午,她發現自己的場所碼和豫康碼均變為“紅碼”,但幾位同事仍為“綠碼”。場所碼頁面顯示,賦碼原因為“其他本地區防疫信息重點紅碼人員”,她聯系防控辦了解到,該“紅碼”為鄭州所賦,目前她正在申訴改碼中。
鄭州12320衛生健康熱線:不太清楚是哪個部門進行的賦碼
鄭州方面或已了解到多人被意外賦“紅碼”的情況。南都記者獲取的一份錄音顯示,一位儲戶反復詢問工作人員自己為“紅碼”次日能否離開鄭州,工作人員稱,“應該沒啥問題,你們不用管?!眱艚又儐?,上車以后能否變為綠碼?“應該是沒啥問題,我接到的通知應該是沒啥問題?!惫ぷ魅藛T說,“你看今天走了這么多都沒啥問題?!?/p>
此外,鄭州市12320衛生健康熱線在6月14日上午回應一位儲戶的轉碼請求時稱,“像您這個村鎮銀行的問題,我們這邊已經接到了很多市民的電話,我們這邊是沒辦法解決的,我們不太清楚是哪個部門進行的賦碼,如果有問題可以直接到國務院平臺投訴?!?/p>
據了解,目前,前往鄭州溝通的儲戶被分別安置在多處居住。有人尚為“紅碼”,也有人在未做核酸檢測的情況下已變為“綠碼”。被安置在某處的小葉告訴南都記者,他所在之處有工作人員表示,只要離開返鄉,豫康碼就能恢復正常。截至發稿時,有離開鄭州的儲戶已變為“綠碼”,但也有人返鄉后仍為“紅碼”。
使用健康碼數據應“合乎倫理、合乎法律”,避免擴權
針對儲戶所疑問的“紅碼”情況,南都記者在13日下午四點半至七點多次致電河南省疫情防控辦及信息排查轉班電話,均未有接聽。
對于健康碼的正當應用場景,業界早已多有討論。
早在2020年4月,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杰就曾公開談到:疫情發生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電信企業以及科技企業充分利用數據資源,緊急建立了疫情大數據的分析模型,聚焦重點區域、重點時間節點來分析預測確診、疑似患者以及密切接觸人員等重點人群的流動情況。監管部門,在數據分析使用的過程中,要嚴格落實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的有關措施,切實加強監管,防范數據的泄露、數據的濫用等違規行為。
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雷瑞鵬教授也曾指出,在執行知情同意和保護隱私方面,各健康碼運營機構應完善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保障用戶知情權,合乎倫理、合乎法律地使用數據,避免數據濫用,侵犯隱私。疫情結束后,應建立數據刪除機制;確需繼續使用有關數據的(例如有利于今后的疫情預防和控制),應當明確數據使用的目的,取得用戶的知情同意,并將數據匿名化。
在一篇2020年公開發表的論文中,浙江傳媒學院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院長方興東和互聯網實驗室高級分析師嚴峰曾指出,雖然政府作為背書方推動健康碼落地,但作為運營方,企業的責任和權力邊界在哪里,用戶并不知曉。因此,亟需制定健康碼數據全體系的專業標準,把過度擴展的權力及時關進籠子里?!拔覀冃枰_保正在浮現的智能傳播能夠擁有自己的‘健康碼’,確保其未來的健康順利發展,不能讓健康碼的濫用威脅整個社會的健康,尤其威脅未來數字社會的健康發展?!?/p>
有關村鎮銀行取款難問題,據此前新華社5月18日報道,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近日,銀保監會與人民銀行持續關注河南4家村鎮銀行線上服務渠道關閉問題。4家村鎮銀行股東河南新財富集團通過內外勾結、利用第三方平臺以及資金掮客等吸收公眾資金,涉嫌違法犯罪,公安機關已立案調查。目前4家村鎮銀行營業網點存取款業務正常開展,凡依法合規辦理的業務均受到國家法律保護。
(所有接受采訪的儲戶均為化名)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