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大戶的“意外”豐收季:一天不入倉,就不能算豐收

在柴象魯看來,今年小麥沒有減產,得益于老天爺的眷顧——去年在出現罕見澇災的同時,也出現了罕見的“暖冬”。

柴樹旺外號“鐵人”。澆地時,在地里一待就是半個月,經常晚上通宵澆。他搭了一個窩棚用來休息。此前,他曾將一個舊櫥柜拖到地里,碰上下雨就躲到櫥柜里。

柴象魯在公墓旁曬糧有好幾年了。這塊地盤基本由他和另一個種糧大戶柴象強專用,其他種糧戶都不來。

(本文首發于2022年6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何海寧

2022年6月11日,柴象魯找來收割機收第二塊地的小麥。由于油價上漲,今年的收割費也高于往年。 (受訪者供圖/圖)

種了一輩子地的柴象魯沒想到,經過2021年那場罕見的澇災之后,2022年的冬小麥不僅沒有減產,反而大豐收。

與此同時,受俄烏戰爭等因素影響,小麥價格大漲。這兩個因素,讓2022年可能成為柴象魯包地以來收益最大的一年。

不過,要想真正實現豐收,柴象魯還需要與壞天氣、糧販子作戰,并解決迫在眉捷的“曬糧難”問題。

“能長出來就不錯了”

66歲的柴象魯是山東省鄒平市明集鎮柴家村9個種糧大戶之一,他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村里兩塊耕地,一塊50畝,一塊40畝,都用來種植玉米和小麥,兩者輪作,收完玉米種小麥,收完小麥再種玉米。

農作物種植要遵循時令。2021年發生在中國北方地區的那場澇災,在導致玉米晚收的同時,還導致冬小麥晚播。包括一些農業專家在內,當時很多人都認為由于錯過最佳播種期,2022年的冬小麥注定要減產。

2022年2月23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去年受秋汛影響,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陜西5個省有1.1億畝小麥晚播半個月左右,占小麥播種面積的1/3,這在以前從沒有過。冬小麥“苗情長勢復雜,奪取夏糧豐收面臨空前挑戰和困難”。

為了搶收玉米,盡快種上小麥,柴象魯曾花高價買了一輛二手履帶式玉米收割機(詳見2021年10月22日南方周末報道《北方村莊的澇災自救故事:一位種糧大戶和他的“小鋪鏈”》),總算勉強收完了玉米。然而當他種上最后那片小麥時,已經是立冬之后。小麥的正常播種期是寒露。也就是說,那塊地的冬小麥比往年足足晚種了一個月。

播種的時候,柴象魯覺得“能長出來就不錯了”,至于產量,他根本沒敢奢望。他甚至跟老伴說,好歹種上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知了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