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財閥革新晉升機制,“論資排輩”傳統依舊難改?
韓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0歲,韓國職場素有“四五退、五六盜”的說法,很多上班族會選擇在45歲提前退休,如果堅持到56歲就是“強盜”。因此,除了公務員和國企員工,韓國人很少在私營企業工作到60歲。
論資排輩的文化以及壓抑的職場氛圍,也讓大量海外精英人才不愿再融入韓國社會,進而影響著國家的競爭力。
(本文首發于2022年6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于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韓國的職場等級秩序也滲透進職場聚餐文化,員工經常在下班后三五成群小聚。
中國留學生馬源在韓國企業新世界國際工作兩年多了。
2019年秋季,馬源從首爾大學畢業后,在公采(校招)考試中脫穎而出,成為這家韓國企業的社員。
新世界國際隸屬于財閥企業新世界集團(SHINSEGAE)。在韓國財閥企業工作意味著穩定、體面和高收入。馬源能在新冠疫情暴發前夕進入財閥企業,她稱這是一件“幸運的事”。
但入職近三年后,馬源卻被韓國職場的前后輩文化和“論資排輩”現象壓得喘不過氣。
韓國的職場環境亟需改善。2022年5月底,74家韓國財閥企業和互聯網公司簽署了一項《改善企業文化和職場環境》協議,社會各方努力創造更開放、更包容的職場環境。
“這屆新人怎么不打招呼?”
“遇到新同事,我會下意識地問對方年齡和入職時間?!瘪R源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年齡和資歷是韓國職場的潛規則。
入職最晚、年紀最小的員工通常是部門的“忙內”。這意味著,要承擔起部門內的“跑腿”“打雜”工作。比如,會議上做筆記、給團隊買咖啡、在聚餐時預訂餐廳、倒水或遞碗筷等。
初入部門時,馬源就是一名“忙內”。為了快速融入團隊,她記下了部門所有前輩的飲食口味和領導喜歡的餐廳。
“拿咖啡時,我會給每杯咖啡套上杯托、插上吸管?!瘪R源做得小心翼翼:為了保證咖啡的衛生,她還在撕吸管包裝時,會特意保留吸管頂端五分之一塑料紙。
“職場新人要會察言觀色”,這個觀念始于馬源參加的入職培訓。
她耳邊總會回想起入職培訓老師的叮囑:進電梯要幫前輩按電梯門,遇到任何人都要打招呼,出差時給領導打車、領導同車該坐在外側……
“這屆新人怎么都不愛打招呼?”當一名新同事被人力資源部門質問時,馬源聽聞后心里也“咯噔”一下。
通常,若是新員工做得不周到,韓國企業領導也不會直接點破,要么借他人之口傳話過來,要么當面委婉提醒“現在的孩子真不一樣”。
在傳統的韓企中,高管常常通過“精神訓話”,向下屬樹立權威。
英國記者麥克·布林(Michael Breen)在著作《新韓國人:從稻田躍進矽谷的現代奇跡創造者》描述了這樣一幕:在元旦假期結束的第一個工作日,韓國大農集團會長召集下屬,對他們大吼了半小時,就像心情不好的軍官在亂發脾氣。
大農集團會長事后向麥克·布林解釋,“如果我不這么做,他們就不會把我當回事?!?/p>
嚴格的職場等級秩序也滲透進職場聚餐文化。韓國企業高管將團建聚餐稱為“培養團隊凝聚力”,往往會在飯桌上透露出對個別員工的看法,但下屬依舊要畢恭畢敬地給領導斟酒、讓領導坐主位。
對愈演愈烈的聚餐文化,《韓民族日報》則認為,這對韓國上班族來說是一種“強迫集體娛樂”。韓國就業網站Job Korea對職場聚餐態度調查中發現,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