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蒙山:南北朝第一大佛傳奇
大佛完工之際,性喜奢麗的高緯命人“燃油萬盞”,通宵達旦的光焰照亮了20里外的晉陽城,卻無法照亮北齊風雨飄搖的國運。
七年后,大佛看見了“周師入晉陽”的烽火狼煙。又一個多月,周師入鄴城。北齊覆滅。
大佛亦在北宋以降多發的地震中漸漸銷聲匿跡,變成了一個渺茫的傳說……
(本文首發于2022年6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楊嘉敏
“敕勒川,陰山下”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拓跋宏(漢名元宏)遷都洛陽后,舊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西面的武州山一下子冷清了。已持續34年的云岡石窟中止了大規模營造,轉向小窟小龕的鐫建。與此同時,洛陽伊河西岸的懸崖絕壁上,斤斧之聲叮當作響……兩年后,高歡出生于懷朔(今內蒙古固陽)一個破落兵戶的家中。假以時日,他將成為北魏的實際終結者。
那時,懷朔是北魏北部邊境的一處軍鎮,與其他對付柔然的沃野(今內蒙古五原東北)、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撫冥(今內蒙古四子王旗東南)、柔玄(今內蒙古興和西北)、懷荒(今河北張北)并稱六鎮,屯駐了大批鮮卑族和高度鮮卑化的軍民。耳濡目染,祖籍渤海(今河北易縣)的漢人高歡亦被同化,甚至還起了個鮮卑名字:賀六渾。
如果沒有娶到鮮卑美女婁昭君,“長頭高顴,齒白如玉”的高歡,可能只是草原上一棵好看點的野草,榮枯自知??考迠y里的一匹馬,高歡當上隊主,手下百來人。這時候,經過孝文帝改革,洛陽城內的鮮卑貴族已徹底漢化,六鎮軍民卻依然如故,兩個階層撕裂嚴重。正光四年(523年),六鎮軍民不滿待遇驟降,起兵造反。高歡伺機而動,先后依附杜洛周、葛榮、爾朱榮等人,迅速坐大。九年后,高歡攻入洛陽,擁立孝武帝元修,自任大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永熙三年(534年),不甘做傀儡的元修討伐高歡失敗,逃往長安。不久,被另一權臣宇文泰毒死。高歡扶植宗室元善見為孝靜帝,遷都鄴城(今河北臨漳),史稱東魏。次年,宇文泰扶植宗室元寶炬即位,史稱西魏。
東、西魏均自視正統,互相征戰不休。武定四年(546年),高歡再次圍攻西魏玉璧(今山西稷縣)。10萬兵馬與數千守軍鏖戰五十余日,城未破,反而自損7萬多人。高歡憂憤成疾,卻被訛傳身亡。為辟謠,撤退途中,高歡帶病設宴。席間,他命將領斛律金唱起《敕勒歌》——這是有史記載的“首秀”:“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碑敃r的敕勒川指陰山南北大草原,即沃野、懷朔、武川三鎮駐守之地。歌聲遼闊而悲愴,高歡“自和之,哀感流涕”。
修復后的蒙山大佛重見天日。
從霸府到別都
翌年正月,高歡病故。長子高澄接掌大權,擊潰叛將侯景,迫其投靠南梁。不久,侯景之亂爆發,高澄趁機吞并南梁屬地兩淮、河南。由此,高澄封齊王。但他并不滿意,打起了做皇帝的主意。武定七年(549年)八月,一切準備妥當。就在登基前夕,高澄夢見自己遭膳奴(即廚子)蘭京刺殺。次日,噩夢成真,他死于蘭京刀下,享年29歲。他最有名的兒子,后封“蘭陵王”的高長恭才6歲。
意外成全了比高澄小5歲的胞弟高洋。家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