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學校辦好了,孩子們會回來的”:朱永新、楊東平等共話農村小規模學校往何處去
“2021年我到云南一所農校,農民類的專業,聯辦??茻o人問津。大專也無人報考,不得不合并,當地一萬多名勞動力中只有0.06個技術人員,涉農人才嚴重缺乏?!?br />
“對低齡農村孩子,學校給的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分數、考試和作業,而是安全感,溫暖的環境,吃飽飯,有朋友,沒有欺凌?!?br />
“三年級的模型搭建課上有一個智力發展緩慢的孩子。她問老師,‘能在校門弄兩個窗戶嗎?我想讓爸爸媽媽來接我時,看到我在學校蕩秋千?!?/blockquote>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0年5月14日,重慶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小學,一所只有3個人的學校。
“希望校門是葉子的形狀,是竹子做的,是可以看到外面的山與河的,是希望家人走遠路來接自己放學時可以短暫休息,是下雨時可以避雨的等等;我也吐露了我的想法,希望校門是可以跟村莊聯通的,村民是可以來享受學校資源的?!?/p>
這只是一座小學校門的改建,孩子們提出了各自的想象。2022年6月11日,在縉云縣章村小學校長馬鑫飛的講述里,這不只是一座校門的改建,“承載著全體師生的希望,也見證了一座鄉村學校的成長”。
教育普及之后,農村小規模學校的處境日益尷尬,學生流向城市,教師流向城市,學校日益減少。但又重要,在許多鄉村,學校往往扮演著當地社區中心的角色。
“農村教育向何處去?究竟什么是適合農村的教育?農村學校還有沒有前途?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回答?!?1世紀教育研究院名譽理事長、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楊東平指出。
2022年6月11日,鄉村教育振興高峰論壇暨第四屆農村小規模學校發展共同體年會在線上舉辦,同時在浙江省縉云縣、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等五地設置線下會場。就鄉村教育生態話題,楊東平、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朱永新、浙江縉云章村小學校長馬鑫飛等人發表了演講。
以下內容摘自與會者的發言。
朱永新:應大力發展涉農中等職業教育
朱永新在2021年的上一屆鄉村教育振興論壇。
我們知道2020年底,中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鄉村教育不振興就難以實現鄉村整體的振興。
我覺得鄉村教育主要有以下幾個障礙:第一,鄉村教育處在應試水平低下和素質教育缺乏的矛盾中,其中重要的問題是定位不準,鄉村教育的目標是為了逃離鄉村,曲解了鄉村教育一體化的實質。第二,鄉村教育難以留住人,現在大量老師隨著家庭的遷移流往市、鄉、鎮,孔雀東南飛了。第三,人才培養和鄉村教育發展不匹配。鄉村需要懂農業、愛農村的鄉村人才,2021年我到云南一所農校,農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