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囿之后,我們還需要怎樣的人生課題?
責任編輯:陳圓圓
14+7、3天、72小時、48小時……普通的數字擺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強烈指向性的專有名詞。疫情的洶涌、侵擾、反復,形成了一套新的歷史敘事,它解構著人們對于時間的感知,也切實改變了我們慣性的日常經驗。
在這個“風險社會”,當反復叩問生活價值卻難以得到清晰答案時,“虛空”“倦怠”“迷?!钡惹榫w正滲透、侵襲著人們的精神領地,成為當下最具普適性的情感體驗。
這些社會情緒其實也在另一層面給予人們走出困囿的力量。在那些沖突帶來的生活啟示里,如何修復與重建精神的家園,如何積攢能量與自己、與世界和解,成了這個特殊時期的關鍵課題之一。
▲圖/視覺中國
走出困囿
2020年,對于何群來說,和疫情一起來的,還有她對所學專業的幻滅。
當初,帶著從電視、網絡上得到的對金融圈高級感的想象,她在志愿填報時選擇了投資學專業。
但僅僅半年過去,她就發現自己似乎誤闖進一條“歧路”。課堂上,數字冰冷乏味,知識體系龐大復雜,專業術語難以理解……學習路上的諸多阻礙讓她很快意識到,自己對這一行實在意興闌珊——僅憑對華爾街精英光鮮亮麗的印象,無法支撐起一份未來職業的方向規劃。
因疫情無法去學校上課的日子,她的生活開始變得重復。艱澀的專業課因網課形式變得更加無聊,除了上課、吃飯,何群和她的同學大多時間都靠玩手機打發。生活似乎沒有了目標,空虛,是那段時間的唯一感受,“感覺自己好像被封印了”。
但她沒有讓自己在這種空虛感中沉溺太久。
“既然找不到路,那就自己開拓一條?!痹谡J真學完專業課之外,她決定把剩下的時間都花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不再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沒有意義。
機緣巧合下,何群和朋友們一起加入企業“校園推廣大使”活動,開啟了在“運營”圈子懵懂闖蕩的歷程。從分不清社群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區別的運營小白,到逐漸解鎖微博、美團等各種平臺的“運營官”身份,在比賽中榜上有名,何群獨自摸爬滾打,逐漸敲開了互聯網運營的大門。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有三就有無窮?!必S富的實習經歷像一根引線,點燃了何群對運營領域的激情。2021年寒假,何群偶然看到開課吧的運營課程。同是“運營人”,她一眼就看穿了商家的運營策略,但仍舊堅定地報了名,“我對這個課程確實是有自己的需求”。隨后,何群踏上了開課吧《互聯網就業真實項目實訓》的課程學習之旅。
▲圖/視覺中國
這套課程為期4個月,包含三個階段,對于此前較少接觸互聯網產品實訓的人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何群也不例外。海盜模型、AARRR模型等理論和專業術語,以及新的軟件操作都讓她感覺吃力。
“學習這門課程最難的是如何堅持下去?!焙稳赫f。她不愿意在學習這件事上半途而廢。為了讓自己能堅持把課程學完,她經常不得不熬到晚上1點多把課程看完,或者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耙坏╅_始延遲交作業,后面就會不想交作業,課程也不想去學了?!?/p>
仿佛一個漩渦,當何群真正學進去后,她又被吸引到第二階段的課程中,報名了“商業分析師高階培養計劃”?!拔也粫o自己設很多限制,我要去嘗試不同的可能性?!彼f,這些課程對她來說不僅僅是學一門技能,更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成長。
臨近招聘季,這名00后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有著獨特的認知:“有人可能會沿著一個長久的目標一直努力達到,有人的追求和目標可能隨著經歷、思想的變化,也會發生變化的?!彼J為自己就是后者,也是個“風險愛好者”。
當很多同學還在暑期實習的簡歷投遞和面試中苦苦廝殺時,她已經憑借著出色的運營實習經歷,和專業的運營知識獲得了長沙本地一個不錯的offer。但她拒絕了?!拔蚁胍ジ蟮氖澜缈纯?!”如今,她開始掌握自己的人生。
化解危機
對許多職場人來說,“35歲危機”仿佛一個魔咒。
但魔咒降臨,往往并不是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是對命運屈從。當一些人在臨近35歲時為自己的下半生琢磨“退路”時,仍有人主動求變,要將職場命運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王博便是其中之一。他37歲,剛剛成為某跨國公司全球供應鏈公司的產品總監。
十五年前大專畢業后,他成為一家酒店的IT協調員,花了10年時間一步步成長為小有成就的“酒店區域IT經理”。
這是別人眼中“穩定”“待遇優厚”的好工作。但“居中協調”的工作內容讓他意識到自己已經走到了目前職業的天花板?!叭绻谶@種‘溫水煮青蛙’的環境里呆久了,可能到最后僅有的一點斗志都會被消磨掉?!苯涍^一番慎重考慮,他決心離開原來“保溫桶式”的職業舒適區,向互聯網產品方向轉型。
轉型第一站,他進入一家OA軟件公司成為產品專員,開始在另一條嶄新的職業路途中,跨越一道道天塹。
“轉型”,聽起來只是一個決定,可選擇所帶來的還有職位、福利、社會地位、自我角色斷崖式的落差:獨自一人在深圳,薪水直降到原來的1/5,生活消費水平滑坡式降級。最艱難的時候,他每天的晚餐預算只有三塊錢?!澳嵌螘r間心理上是極度脆弱的,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面,有時候還會一個人嚎啕大哭?!?/p>
▲圖/視覺中國
漫漫征途中,他用努力鞭笞著自己,用無數個靠咖啡和紅牛支撐度過的夜晚來試圖換取一點微小的競爭優勢。三年時間,他用超出別人幾倍的努力成為了一個合格的產品人。但轉行三年時間堆出來的經驗、碎片化的知識已經無法再支撐他進一步向前:快速變化的社會讓他難以再依靠經驗作出判斷,他有時甚至摸不清客戶的實際需求在哪里。
前進的夢想再次陷入停滯。
“沒有系統的學習方法論,當時像個無頭蒼蠅一樣亂撞?!币呀洺蔀楫a品經理的王博多希望有人能拉他一把。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2019年的一天,他無意中看到開課吧的一個講解產品的短視頻課程,頓時覺得眼前一亮?!霸瓉磉€可以這樣分析產品!”他輾轉去開課吧搜索課程,當時就報了三門。
雖然抓住了繩索,往上攀爬的過程依舊不容易。王博形容這一學習過程是“要把之前自學的內容自廢武功,但那些殘留的思想和行為、意識難以清除,舊的知識經常與新的內容在纏繞、交織、打壓、對抗”。此外,他的工作經常需要加班到八九點,但他仍要每天抽出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來學習,周末有時還會為此通宵。
他坦言,那時每天都覺得自己可能熬不過去了,但想想自己的抱負,還是咬咬牙堅持了下來。此后的日子里,他不斷追著老師刨根問底、直播課上積極連麥發言,成為開課吧史上最“難纏”的學生。但他卻認為,“在心底把每一天當成是世界末日,我在群里的發言就像是在求救”。
如王博所愿,這位“施救者”不僅送來了救生衣,還帶來了救生艇——從底層邏輯到思維習慣,到表達溝通、簡歷面試技巧等職場軟技能,再到未來的職業規劃和迭代,王博從漩渦中得以脫身,勢如破竹。
三個月前,因為不服輸的勁頭、在開課吧掌握的豐富知識,以及優秀的工作經驗,王博跳槽成為一家跨國公司的產品總監?,F在,他所面對的工作已不再是簡單的功能模塊、配色體驗,而是需要根據公司戰略去實現商業價值和用戶體驗的極致平衡。這要求敏銳的商業思維和對產品本質的深入把握,恰好他都已具備?,F在,故事未完,待續。
把握轉機
晚上十點,正在加班的何晨接到發小打來的視頻電話后,眼睛有點發酸。
視頻對面,幾位發小都已經微醺,互相推搡著要跟他說話?!案鐐儍耗闵稌r候回來呀?”“這幾年每次聚會都沒有你!”“北京有啥好的趕緊回來吧!”何晨故作輕松笑道:“這不得抓緊時間多學些東西,才能風風光光回去嘛!”
這并不是何晨的敷衍之詞。他的內心早已動搖,想著不久的將來可以找個機會回到老家武漢,只是此前一直沒有行動。
五年前大學畢業,何晨來到北京從事運營工作,最終進入了一家大廠做運營經理。一開始,他工作勁頭足,覺得北京不僅工作機會多,還能獲得更豐富的工作經歷,學到更專業的知識。
但隨著年紀增大,他越來越對每天加班到深夜、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的生活感到厭倦,北京高企的房價也不斷提醒著他始終是這里的外鄉人。巨大的失落感常常在深夜結束加班的路上向他襲來。
同發小掛掉視頻后,他突然下定決心離開北京,并在招聘軟件上查看武漢企業的招聘信息。
但他失望了。
他發現,武漢的運營崗位適合自己的很少,相反,招聘程序員的崗位很多,且大多工資不低。
思來想去,他最終選擇轉行“轉回家”。
但在此之前,他需要做一些準備。經過幾個同事的共同推薦,何晨成為開課吧《人工智能核心能力培養計劃》班的一名學員。這個課程需要從Python語言入門學起,深入了解學習Python語言基礎、面向對象編程、開發工具及底層框架等內容后,再學習框架原理和部分協議以及未來項目所使用的工具。
▲圖/視覺中國
對于何晨來說,這樣的課程學習挑戰巨大。他每天“晝伏夜出”,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才能看白天錯過的課程直播,并把自己的問題發給負責課程的班主任。零基礎的何晨一開始有很多疑問。但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位負責任的老師。即使深夜給班主任發消息提問,他也總是能夠及時收到回復,避免自己被一個問題困住浪費太多時間。
有了一定的編程基礎后,何晨正式開始了人工智能核心能力的訓練,以及經典機器學習模型和深度學習模型的研習。相比于學習一門基礎的編程語言,這部分的難度在于要學習很多數學知識,例如貝葉斯定理、過擬合、欠擬合……
難度更大了!
“感覺老師講的我都聽懂了,可是電腦一關上我好像沒學過一樣,啥也不會了?!焙纬肯萑肓藝乐氐淖晕覒岩?,甚至想要放棄。
這時,他收到了班主任送給他的數學資料和鼓勵,“想要學好AI,必須要學好數學,否則就只能停留在‘碼農’的階段”。在班主任的幫助下,何晨沒有放棄,終于在幾個月后能聽懂課程,并向老師提問。
豐富的知識儲備幫助何晨接了幾個項目。去年10月,他收到了武漢一家公司算法工程師的offer,還憑借此前的運營經驗,成為團隊里的leader。
現在,何晨住在自己家里,時常和發小、朋友們吃飯聊天。他的生活有了另一種充實。
錨定燈塔
林峰從沒想過,逆襲的故事有一天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2002年出生的林峰從小生活在江蘇鎮江的小鄉村。他學習成績一般,高考失利后,被當地一所大專的通信工程專業錄取,成了世俗眼光中的“失意人”。他輕微社恐,常常把自己困在別人的眼光與評價中,沮喪、茫然又無助。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未來,更不知道該怎樣打破局面。
疫情來襲,他和同學們的活動范圍縮小到宿舍的方寸之地,生活似乎暫停。和其他同學一樣,打王者榮耀、B站追番、刷抖音,幾乎是他們生活的全部。時間久了,那種想掙脫出去的念想仿佛成了過眼云煙?!澳嵌螘r間特別麻木,覺得自己好像沒救了,就只想著用輕松的娛樂去填補空虛?!?/p>
像一艘迷茫漂泊于海面的船只,他怎么也找不到出路。
“要是有個像王者里面水晶一樣的東西就好了,有個目標還能知道自己可以做點什么?!绷址逭f。
重復生活中的某一天,林峰仍舊百無聊賴地刷著視頻。當看到一位B站UP主的建模視頻里,惟妙惟肖的動漫角色從無到有地被設計出來,再按照個人喜好修改調整做成實體手辦,一個想法突然在他腦海里閃現:“要是我也會這樣建模,一定會很酷吧!”
之后的幾天里,下軟件、找教程、逛論壇,看大神的建模視頻,林峰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次世代3D建模自學之路。沒有人可以請教,他就給B站上的大神們發私信,用林峰的話說,“B站里80%以上的3D建模類UP主都被自己騷擾過不止一次”。
或許是被小峰的精神所打動,又或許是真的被打擾煩了,一位從業多年的UP主告訴小峰,現在行業里對3D建模的技術體系和思維體系要求很高,碎片化的知識對于新手入門或許足夠,但只靠網上隨便扒拉的視頻教程或者買幾本書很難有過硬的專業性,最好是去報個能系統學習的線上課程。
幾番比對之下,林峰正式報名成為了開課吧游戲動漫大神班的一名學員,從3DMAX、SP軟件的基礎操作和道具的繪制與渲染學起。掌握基礎后,他繼續學習了“場景化”的模型制作課程。學完這些,林峰終于感覺自己入門了,“知道了行業標準,就明白了什么樣的作品是好的”。
最后一部分課程是他最期待的次世代角色模型制作,在這部分的課程中,他全方位學習了一個動漫角色模型的全部制作流程。
他開始在3D建模的論壇和QQ群里與“同行”討論并分享心得,開始接項目做作品,著魔般滿腦子只想把作品做得更好。
他不斷超越自己,從一個輕微社恐的大專學生到同行人眼中的“大神”,用自己的作品叩開了互聯網公司的大門。在今年3月給某大廠的3D場景模型設計師的實習崗位投出簡歷和作品后,他接到了面試電話,并最終成為這批實習生中唯一的大專生。
曾經,林峰以為人生“大局已定”?,F在,他的人生才正要開始。
▲圖/視覺中國
結語
人生路上有許多無法預測的拐點。山窮水盡的困境中,可能潛藏著一次彎道超車、顯露頭角的機遇。當未來處于不確定的“懸置”狀態,他們在不同領域中以求知對抗迷茫的成長故事,正潛藏著積沙成塔、長線投資的秘密。
那些囿于原地時的警惕反思,跳脫出溫水的未雨綢繆,追尋理想生活的破釜沉舟,抑或尋找燈塔時的沉著自救,都是他們在“倦怠”與“迷?!敝姓覍さ某隹?。
但現實告訴我們,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暗夜中尋找出口。它需要敢于突破的勇氣、愿意承受的決心、能夠堅持的毅力、無懼挑戰的激情,和能牢牢把握住機遇的知識準備。
開課吧為熱望生活的人們開辟通道,亦在建筑起職業成長的護城河之外,與學員們共同探索著一場終身的人生課題。它也似一場考驗,驗證了何群、王博等人的勇氣、決心、毅力和激情。
在變動的時代背景中主動求變,又何嘗不是一種對生活意義清醒的探索?開課吧在嘈雜的社會環境中為青年人們打造了一艘前進的郵輪,帶著他們駛向更美的海洋。
(何群、王博、何晨、林峰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