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從社區、城市,到天機貓
科創要聞2022年第二十二期(數字化篇)
2022年6月6日-6月19日
本期要聞推薦人:唐家樂、羅仙仙、袁楚毅、陳瀟杰、陸碧
責任編輯:黃金萍
2022年6月,谷歌工程師布萊克·萊莫因(Blake Lemoine)收到來自公司的帶薪休假通知。由頭是,他與谷歌AI語言模型LaMDA對談后,認為后者產生了自我意識,并據此撰寫了一份21頁的報告。在報告遭公司駁回后,他又借助媒體披露此事,引起軒然大波。
AI是否真正覺醒仍無定論,新技術、新政策正加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卻是毋庸置疑。
關注數據安全,打造安全的數字社區
截至2021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為10.32億,同比提升2.6個百分點,網民擁抱“數字化”的同時,保護個人信息、數據安全、維護內容生態是目前打造“數字社區”的重點。
6月9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關于開展數據安全管理認證工作的公告》,決定開展數據安全管理認證工作,鼓勵網絡運營者通過認證方式規范網絡數據處理活動,加強網絡數據安全保護。
此次公布的《數據安全管理認證實施規則》,將網絡運營者認定為數據安全管理認證的主體,規定了對網絡運營者開展網絡數據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處理活動進行認證的基本原則和要求。從事數據安全管理認證活動的認證機構應當依法設立,并按照規則實施認證。
大數據時代,數據已經成為至關重要的生產要素,同時,掌握大量數據的互聯網應用程序也成為保護用戶數據、信息安全的主要責任方。
2016年8月《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實施,也迎來了第一次修改,規定由原有的11條升級到27條,強調了程序提供者和應用程序分發平臺的主體責任,完善應用程序信息服務體系。
6月14日,國家網信辦印發《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提出信息內容主體責任、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分類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及行政管理等27項條款。該規定將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
規定要求應用程序提供者和應用程序分發平臺應當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建立健全信息內容安全管理、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數據安全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唐家樂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