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可持續丨國軒高科潘旺:謀求鋰電池全產業鏈可持續
零碳革命之下,動力電池行業勃發生機,電池供應商不能只顧眼前“六便士”,還需通過產業鏈全生命周期減排來貢獻“雙碳”目標,努力降低電池生產制造過程金屬開采、水資源利用、材料使用等環境影響,系統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
14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產生的最初三種元素,其中兩種在今天被認為是緩解氣候變化、應對能源危機的重要元素,氫和鋰。后者構成了全球電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產品——鋰電池。
鋰電池在上世紀90年代被商業化,因其電壓高、比能量高、循環壽命長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儲能、消費電子領域,其中約有60%應用于汽車領域。
與鋰一起,構成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核心元素的還包括鈷、鎳、錳等重金屬。隨之產生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中的三元、磷酸鐵鋰、錳酸鋰等技術路線。動力電池龍頭企業不斷擴大產能之時,保持多種技術路線并存發展的策略,以便在上升的市場積累主動優勢。
然而,這些企業不能只顧眼前的“六便士”?!半p碳”目標對企業全生命周期減碳的要求逐步提升;環保機構也對動力電池核心原料鋰、鈷、鎳、錳開采的環境問題持續緊盯;國際汽車品牌對單位電池產品減碳門檻提升,都迫使動力電池供應商“抬頭望月”:采取更積極、更系統的行動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環境影響。
打造零碳工廠、開展碳足跡管理、加強在材料和回收端的投資成為國內動力電池頭部企業應對上述挑戰的主要措施。
國軒高科副總裁、董秘潘旺表示,公司正在著手制定相應的減碳計劃,根據當前的碳排查情況,有步驟、分階段地邁向“碳中和”。
他還表示,大眾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后,其先進的管理模式也會幫助企業做好減碳工作;此外,公司正負極材料、隔膜、電池組、回收等全產業鏈的布局,也有助于國軒高科降低環境風險,穩中求進。
表:頭部動力電池企業響應碳中和行動
開發海外項目要維護好中國新能源產業形象
南方周末:“雙碳”目標公布后,企業內部采取了哪些行動?
潘旺:目前公司在全國有10大電池生產基地,已逐步著手開展碳盤查工作。根據不同基地的運行情況,探索適合的節能減排目標。通過在一部分基地優先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梳理出各工序、各環節的減碳關鍵點,然后在其他工廠示范推廣。在此基礎上,擬定全公司的減碳規劃和目標,適時對外發布。
此外,在戰略部門也聘請了可持續發展、低碳領域的專家,一方面能幫助公司在運營、投資決策時,把握雙碳機遇、規避風險;一方面也開展學習研究,定期組織分享會,凝聚內部共識。
近期,公司在籌劃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擬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我們的ESG必然受到投資者關注,這也意味國軒必須在碳中和領域拿出實際行動。
南方周末:國軒高科建立了鋰電池垂直產業鏈,如何考慮原料端環境影響?
潘旺:我們計劃將原料端自控比例推至50%以上,來降低環境風險、提升運營效率。2021年國軒在宜春投資鋰礦資源,形成“礦山-選礦-碳酸鋰-電池-PACK”的動力電池產業鏈,預計相關項目全部達產后將實現每年12萬噸的產量。在海外,國軒高科在南美與阿根廷JEMSE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開發當地鋰礦資源,實現原料在全球的優化配置。
在宜春,我們礦廠內部建有循環用水設施,確保一次取水后,所需水源只在選礦場內部循環;除非極少數情況,才會額外取水,用水流程也依法合規嚴格處理,不會產生污染。此外,所選礦場方圓五公里內沒有居民社區,減少對農業與社區產生影響。
對于海外鋰礦項目,我們代表的是中國先進新能源產業的形象,在遵守各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之上,會按照自身的嚴格要求保護當地生態環境,保障當地居民的權益。
此外,我們也加強對供應商的環境要求,2021年度,公司合格供應商共181家,126家供應商有ISO14001認證,占比70%。
南方周末:動力鋰電池制造中哪個環節耗碳量較大?國軒高科怎么降碳?
潘旺:動力電池的負極材料是能耗大戶,特別是石墨化工程,每萬噸要耗電1億度。我們在內蒙古烏海市年產40萬噸的負極材料石墨化工程,預計年用電量將達到40億度。對此,公司計劃完全利用太陽能供電,預計配套2GWh光伏發電和1GWh公司自己的儲能電站,打造新能源汽車材料的零碳基地。
除了在生產端使用清潔能源外,公司還持續探索新工藝、新技術,加大節能技術推廣力度。為此公司研發了大數據監測平臺與溯源系統,實現電池生命周期信息監測和管理,持續利用節能技術降低單位成本能源消耗。
磷酸鐵鋰電池回收率有待提升
南方周末:目前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存在哪些行業難點?
潘旺:一是渠道不完善,小作坊盛行。目前行業規范、成體系的回收渠道尚未建立,小作坊報廢電池的過程可以不顧及環保,收益更高。相比之下,正規企業回收規范要求更嚴格,但成本更高,等于變相抬高了車主將報廢電池回收的成本,削弱車主主動性。需出臺相關政策,提高電池回收準入門檻,降低環保、安全風險。
二是磷酸鐵鋰電池回收率較低。目前磷酸鐵鋰及三元電池是電動汽車兩種主要電池類型。三元電池含鈷、鎳等價值較高的金屬材料,回收價格是磷酸鐵鋰的數倍,現有回收電池企業更愿意出錢買三元鋰的報廢電池,而磷酸鐵鋰電池基本上等于賣廢鐵。因此需出臺相應的培育扶助政策,促進磷酸鐵鋰電池正規化回收再利用。
南方周末:國軒高科在回收端有哪些行動?
潘旺:目前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比例較低,但由于近年來動力電池行業發展迅猛,增量、存量巨大,據專業機構研判,回收利用電池量十五年將復合增長25%。
對此國軒高科也在合肥廬江和肥東建設有動力電池回收基地,布局原材料回收利用;我們也利用銷售與售后網絡在全國布點29家退役電池回收中心,52家退役電池回收網點以及200余家委托點,對退役電池進行安全、合理的回收,將公司舊電池的回收率從72%提升到93%。
2021年我們獲得工信部《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區域中心企業(站)試點企業,希望以自身經驗推動國內電池回收規范化。
南方周末: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乃至退出,新能源動力電池行業可持續發展面臨哪些挑戰?公司如何應對?
潘旺:從長期來看,補貼退坡是有利于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的。國軒高科對自身的產品和品牌以及新能源市場發展有信心。
我們將持續擴大產能,通過規?;?,以及各種降本增效的措施,降低產品成本;還將不斷提升自身研發實力、產品的技術水平、生產制造品質,用物美價廉的產品贏得市場的認可。
我們在公司布局中也將環境因素作為首要考慮,努力打造零碳材料基地和零碳電池工廠,做好資源回收再利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