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三位女性的婚育選擇

在她們的經驗里,日本根深蒂固的傳統性別觀念,反而成為女性婚育的障礙。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2022年5月10日,一名女子佩戴口罩走在東京街頭  圖/新華社

理想的婚戀

2009年,方大秋因工作原因到日本定居,至今已經13年了。她拿到了日本永久居住權?;叵肫鸪醯饺毡镜臅r候,她感受到周邊的一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很大一部分原因跟自己工作的變動有關,隨著公司的變化,交際的人群也在變化。剛來日本時,她的社交范圍大多是留學生,第一家公司是非常傳統的日本公司三麗鷗(該公司設計及生產Hello Kitty等卡通形象精品),同事也相對固化。隨后她進入IT行業,同事們整體變年輕,對生活的態度也相對輕松,跟第一家公司完全不同。如今她在谷歌工作,周圍的人對工作、戀愛的態度都非常開放?!皬倪@三個公司接觸到非常不同的人群,這些人的想法是非常不一樣的?!?/p>

她的情感階段也隨著這三段職業的變化而變化。

初到日本時,由于在公司接觸的都是日本人,方大秋的交往對象也是日本人。據她觀察,日本人的婚戀觀較傳統,某種意義上跟中國人相似。很多人在戀愛的時候,會非常明確雙方處于戀愛關系,是奔著結婚去的關系、是長期的戀愛關系,抑或短暫的感情。方大秋覺得日本人需要很明確這件事,只有一開始就設定期待值才會繼續交往。在第二階段,方大秋因為工作接觸到很多歐美人或有海外學習經歷的人,她感覺到這些人的戀愛觀比較開放,約會就是約會,不會去談論未來,“一開始沒有非常明確的目的,不是以結婚或者一個長期的關系作為目的去做這個事情(約會)”,到了一定程度如果雙方都很認可,就再確認下一步的關系。

那個階段方大秋三十出頭,恰逢“適婚年齡”,她經歷了一段不成功的戀愛?,F在她已經37歲,周圍的朋友大多是35歲以上、事業成功的單身男女,女性相對較多,他們都不會以結婚為目的去約會,在他們的觀念里,婚姻如果有則更好、沒有也不會特別焦慮。

小莫是2019年開始在日本生活的,當時對工作的城市有很多選項,考慮到日本離上海很近、回家方便,就去了東京。疫情開始后,公司居家辦公,她天天一個人在家,情緒抑郁。她想,如果有個男朋友一起或者已經結婚了一家人在一起還挺好的。那段時間,全球疫情嚴重,父母施壓過猛,她的焦慮達到了頂峰。

小莫是1988年生人,在英國留學生活過的她覺得歐洲人的婚戀觀普遍自由,即使在一起生孩子也不一定要結婚。她喜歡這種狀態,覺得喜歡孩子就生一個,不一定非要用婚姻來束縛對方,但這樣的價值觀在日本并不主流,優秀的男生大多很早結婚。

對小莫來說,年齡帶來的焦慮比環境的影響更大。她想要孩子,對婚姻卻無所謂,甚至覺得結婚大概是為了父母。由于想在35歲之前完成生育這件事,今年34歲的她的焦慮感驟增。她考慮過凍卵,但還是希望找一個相愛的人自然生產。在日本這三年,小莫只談了一個中國的男友,最終由于聚少離多和對未來的規劃不同而分手。

日本女性真奈美覺得自己不是典型的日本女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