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走過了14012個日與夜,南方周末與你如期相約在又一個星期四。我們帶著溫情與故事,與你相見于這份報紙的第2000期。
時間浩蕩而逝,這些故事發端于1984年2月11日。在改革開放浪潮里,誕生了一份《南方日報》周六增刊。在38年的歲月激蕩中,數百位新聞人接踵而至,一眾思想精英力透紙背,無數個中國故事徐徐展開……
這一個個人物與故事,共同雕刻了南方周末這棵參天大樹的一圈圈年輪,這棵大樹的根也深深地扎在這片土地里,每一根樹枝都浸透著歷史的基因,每一片樹葉都在訴說與陽光、空氣、雨露的關聯。
從1到2000,從懵懂發芽到一紙風行,我們用腳步丈量中國大地,用專業記錄時代故事。如果說報紙油墨有香味,那一定是土地的芬芳;如果說黑白鉛字如畫卷,那一定是時間在揮毫。
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新聞已遠不止于紙上。紙媒激烈地過渡到了全媒體時代,南方周末除了24版的新聞紙,更有活躍于互聯網的新媒體矩陣,它們繼承了南方周末的風骨和專業精神,在信息爆炸與信息繭房充斥網絡的當下,依舊堅守嚴肅媒體的價值導向與邊界。而第2000期更多的人物與故事,你亦可以在南方周末各新媒體端看到。
故事也遠未到達終點。2000期的南方周末,與這個國家一樣充滿無限活力。一代代南周人為之奮斗的,亦正是這片土地為之渴望的;一篇篇報道所竭力呼喊的,亦正是這個社會所夢想抵達的。我們意氣風發,篳路藍縷,無論身處何方、身在何時,都與這個國家同命運。
故事也正剛剛開始。從正義、良知、愛心、理性的新聞理想出發,我們與你一起,讀懂中國。
時間浩蕩而逝,這些故事發端于1984年2月11日。在改革開放浪潮里,誕生了一份《南方日報》周六增刊。在38年的歲月激蕩中,數百位新聞人接踵而至,一眾思想精英力透紙背,無數個中國故事徐徐展開……
這一個個人物與故事,共同雕刻了南方周末這棵參天大樹的一圈圈年輪,這棵大樹的根也深深地扎在這片土地里,每一根樹枝都浸透著歷史的基因,每一片樹葉都在訴說與陽光、空氣、雨露的關聯。
從1到2000,從懵懂發芽到一紙風行,我們用腳步丈量中國大地,用專業記錄時代故事。如果說報紙油墨有香味,那一定是土地的芬芳;如果說黑白鉛字如畫卷,那一定是時間在揮毫。
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新聞已遠不止于紙上。紙媒激烈地過渡到了全媒體時代,南方周末除了24版的新聞紙,更有活躍于互聯網的新媒體矩陣,它們繼承了南方周末的風骨和專業精神,在信息爆炸與信息繭房充斥網絡的當下,依舊堅守嚴肅媒體的價值導向與邊界。而第2000期更多的人物與故事,你亦可以在南方周末各新媒體端看到。
故事也遠未到達終點。2000期的南方周末,與這個國家一樣充滿無限活力。一代代南周人為之奮斗的,亦正是這片土地為之渴望的;一篇篇報道所竭力呼喊的,亦正是這個社會所夢想抵達的。我們意氣風發,篳路藍縷,無論身處何方、身在何時,都與這個國家同命運。
故事也正剛剛開始。從正義、良知、愛心、理性的新聞理想出發,我們與你一起,讀懂中國。
{{ sub.title }}
加載中...
展開更多
網絡編輯|蓁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