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炮灰”“外包戰爭”:雇傭兵參戰俄烏“潛規則”

“他們依附于西方政治和金融集團,表面上以商業模式售賣戰爭相關服務,卻本質上執行地緣政治任務。這種轉型也使得西方通過變換形式來規避國際法制約?!?br />
“未來雇傭兵的‘人權’注定被犧牲掉,因為‘外包戰爭’很合西方政府的口味,是介入全球熱點的低成本途徑”。

(本文首發于2022年6月2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姚憶江 助理編輯 婁曉希 實習生 辛騰旋

美國軍援烏軍的“彈簧刀”巡飛彈,主要由外籍雇傭兵操作。 (作者供圖/圖)

2022年6月17日,俄羅斯媒體公布了2名在烏克蘭被俘虜的美籍雇傭兵畫面。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當地時間20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受訪時表示,2名被俘人員在烏克蘭參與了非法活動,向俄羅斯軍隊開火,將面臨法庭裁決和懲罰。他還強調,2人不太可能受到《日內瓦公約》的保護,因為他們不屬于烏克蘭正規軍。被問及2人是否會面臨死刑時,佩斯科夫回應稱,這取決于調查結果。

這已不是赴烏“外籍士兵”第一次面臨法庭審判。

6月10日,從俄羅斯承認的政治實體“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傳出消息,3名為烏克蘭政府而戰的外國雇傭兵被判死刑,相比之前5月3日俄檢察機關對75名反俄外籍雇傭兵提起刑事訴訟,這起判例意味著,今后更多被羈押的被俘外籍軍事人員將面臨同樣的命運。俄國防部發言人伊格爾·科納申科夫曾警告,這些人不會被視為戰俘,“除了死亡,他們最好的結局是長期監禁”。

赴烏“外籍士兵”最多的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政府,已出面否認向其提供任何官方支持。美國白宮新聞秘書珍·普薩基在4月份最后一次記者會上把他們稱為“外籍志愿者”(FV),應當“被視為烏克蘭軍人,依照人道主義法律作為戰俘對待,獲得全部保護”。

美國《秘密行動》雜志(Covert Action)2022年5月4日報道,珍·普薩基忽略了一個美國法律細節,禁止公民加入俄軍,但準許其加入烏軍,尤其多數美歐“志愿兵”的薪水是“深度國家”(Deep Nation)埋單的。

2022年5月4日,美國“軍事”網站記者史蒂夫·貝農指出,在烏“外籍志愿兵”基本可認定為雇傭兵,“在正規軍不能涉足的地方,必須依靠他們來實現華盛頓和布魯塞爾(北約總部)的戰略意圖”。

與此同時,過去幾個月戰斗中失血嚴重的烏克蘭軍方,則更開放地歡迎外國人加入自己的“領土防御國際軍團”(ILTD),烏克蘭國防部和外交部在Instagram賬戶上列出自愿赴烏參戰的“攻略”。

不過,烏克蘭官員建議(但不要求)志愿者自帶防彈衣、手套、承重背心、頭盔等裝備,如果湊不到,也可以把自己的舊軍服帶來。但美國《軍事時報》記者霍華德·阿爾特曼提醒,美國志愿者別穿著本國軍服進入烏克蘭戰區,“這可能會讓自己的生命處于更大的危險中,并增加大國沖突的風險,把其他為烏克蘭而戰的美國人置于危險之中”。

“廉價的炮灰”

2022年2月24日,聽到俄軍進攻烏克蘭時,曾服役美國陸軍22年、已有四個孩子的老兵馬修·帕克想起2006年在伊拉克并肩戰斗過的烏克蘭軍人安德烈,“我是南卡羅來納人,安德烈是烏克蘭敖德薩人,我們在提克里特一起培訓過伊拉克新兵,我教他們操作美式電臺,安德烈則教他們單兵戰術和怎么用AK-47步槍?!?/p>

安德烈后來移民美國。帕克告訴“石英”網站,“3月7日,我和安德烈同批12個人,都上了烏克蘭前線,安德烈成了最好的向導,昔日在伊拉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