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學派的學問與酒

(本文首發于2022年6月2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吉川幸次郎。

我不是學者,時常寫點不起眼的隨筆,偶爾被當作文學評論批評,那只能怪自己寫得還不夠隨意,甚至有點裝。雖然不做學問,但也聽說過“京都學派”,隱約知道指的是京都大學的哲學門派。這回誤讀一本書,之所以誤讀,誤在書名上,此書叫《京都學派醉故傳》,沖一個“醉”字買來讀,卻得知了一些京都學派的陳年舊事。書是2017年出版的。據書后介紹,作者櫻井正一郎生于1936年,京都大學英文科畢業,曾任京都大學綜合人間學部教授。入學前就對京都學派感興趣,這么說,關于京都學派,他一半是讀來、聽來的,一半應該是親歷。

“醉故”不是作者的造語。江戶時代有個叫振鷺亭的,戲作了一本通俗小說,叫《以呂波醉故傳》,“醉故傳”諧音《水滸傳》?!毒┒紝W派醉故傳》評說十二個人物,仿照梁山好漢排座次,分作三巨頭、三杰、列傳。不過,他們喝酒不用大碗,也沒有大塊吃的肉。封面畫一條長桌,那桌子太長,不像是酒館,桌上放倒三個酒壺,也不像是研究室,雖然日本人愛在研究室或辦公室喝酒,但通常不會備酒壺。貌似一碟一竹籃,盛著下酒菜。酒館(日本人泛稱“飲屋”,似乎中國人一律叫作“居酒屋”)喝酒,人們不會多點菜,當然為省錢,更因為酒館是喝酒的,好像女人也從不叮囑丈夫多吃菜少喝酒。東渡之初,曾一度怕了被日本朋友請酒,看著一小撮菜肴不好意思下箸,餓得自己灌自己,然后醺醺然趕末班車。再說長桌,圍坐了四人,一人交臂趴睡,三人標注了姓名:研究中國文學的吉川幸次郎,研究法國文學的桑原武夫,研究生態、人類學的今西錦司。臉頰都點上兩朵紅,今西攘臂高談,吉川坐在主位上,他是此書的主角。

京都學派

先說下京都學派。

距今九十年前,1932年哲學家戶坂潤寫了一篇《西田=田邊的哲學——京都學派的哲學》,意思是由于有田邊元的繼承與批判,西田幾多郎的哲學才成其為西田哲學,并形成京都學派的哲學。當初京都大學(京都帝國大學)哲學主流是哲學史、哲學學(關于西方哲學的文獻學研究),然而西田們研究哲學,遭主流蔑視,孰料美國、德國視之為日本獨創的哲學,頓成氣候。西田散步的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知了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