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甜味劑或增患癌風險
來自法國的一項研究為人工甜味劑的健康風險提供了新的證據。研究發現,食品中常用的人工甜味劑的攝入與癌癥風險升高有關,特別是阿斯巴甜、安賽蜜等甜味劑,相關癌癥風險升高較為明顯。
(本文首發于2022年6月2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湖北宜昌市民在超市里選購果汁飲料。
甜味的誘惑,很少有人能夠抵擋。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吃糖會長胖,還不健康,以“零糖”飲料為代表的各類工業食品更傾向于用人工甜味劑來替代糖。一來,人工甜味劑通常只含有很少熱量,甚至不含熱量,從營養成分表上看,似乎更健康;二來,人工甜味劑往往比糖甜數百倍甚至數萬倍,從生產來看,更少的甜味劑就可以達到產品所需的甜度,成本也更低。然而,關于人工甜味劑的安全性,特別是致癌的風險,一直存在爭議。
最近,法國一項較大規模的流行病學研究通過對人們飲食和癌癥數據的分析,為人工甜味劑的健康風險提供了新的證據。研究發現,飲料、酸奶、冰淇淋等大量食品中常用的人工甜味劑的攝入與癌癥風險升高有關,特別是阿斯巴甜、安賽蜜等常見甜味劑,相關癌癥風險升高得很明顯。
不是糖的安全替代品
具體來看,該研究在對10萬多成年人進行了長期隨訪后發現,相比不吃甜味劑的人,甜味劑總體攝入量更高的人患癌癥的風險也更高。對癌癥種類而言,研究中發現,風險更高的是乳腺癌和肥胖相關的癌癥。而從甜味劑的種類看,阿斯巴甜和安賽蜜對應的癌癥風險更高。這一研究2022年3月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PLOS Medicine)。
開展這項研究的巴黎北索邦大學營養流行病學研究人員夏洛特·德布拉斯(Charlotte Debras)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與好些個公共衛生機構的官方建議一致,這些發現并不支持用人工甜味劑作為食物或飲料中糖的安全替代品?!?/p>
糖的健康危害有目共睹,不僅會導致人體重增加,造成超重和肥胖,還會影響牙齒和口腔,造成蛀牙等。而肥胖作為一個常見的健康風險因素,還會進一步引起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在內的一系列心血管代謝類疾病。綜合各類科學證據,世界衛生組織很早就開始建議人們控制游離糖的攝入量,認為不論成人還是兒童,至少要將每日游離糖的攝入量控制到占總體能量攝入的10%以下,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