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雞湯賣出千家門店:老鄉雞憑什么爭奪“中式快餐第一股”
養殖戶在雞的價格和銷售渠道上話語權弱,束從軒想解決這個“卡脖子”問題,自己來賺賣雞的錢。
淮南草母養殖到105天就可以上市銷售,繼續養殖對溫氏而言并不劃算。對于老鄉雞來說,只進行后面幾十天的蓄養,同樣提高了雞舍周轉率,降低了成本。
如果只有單一的餐飲公司,通常只能申請商務廳等部門的補貼,有養殖、加工等供應鏈公司,就可以申請農業部門、經信部門等多種補貼。
(本文首發于2022年6月23日《南方周末》)
發自:安徽合肥
責任編輯:馮葉
安徽是老鄉雞的大本營,公司超七成的營業收入來源于安徽市場。
“老鄉雞近3年累計1.6萬員工未繳社?!苯盏巧衔⒉崴?,有媒體稱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好老板“人設”崩塌。
束從軒在個人微博回應,1.6萬的數字存在重復計算,截至2021年年底,老鄉雞員工實際參保率達到93.75%。沒有做到為全體員工購買保險,他感到非常羞愧和自責。
老鄉雞正在沖刺“中式快餐第一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束從軒手撕員工自愿免薪信,說哪怕賣房賣車,也會確保員工有飯吃,由此走紅。
2021年,老鄉雞3個養殖基地共計出欄兩百多萬只雞,一年賣出三千多萬份雞湯,僅靠賣雞湯進賬4.5億。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國開出1073家門店。
盡管門店數比不上麥當勞(四千余家)和肯德基(八千余家),但在中式餐飲中,其已是最大規模。另一家中式連鎖快餐鄉村基也于2022年遞交了招股書,它旗下兩個餐飲品牌加起來的門店數量與老鄉雞大致相當。
從養雞到開出千家門店,老鄉雞有什么秘密?
先人一步
芒種節氣剛過,安徽合肥市肥西縣的稻田里,村民正忙著插秧。早上6點開始,張祠村的鄉間小路上不斷有紅色大卡車駛出,車上都裝滿了活雞。
村里有一處占地163畝的養雞場。工作人員束建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養雞場有四十多棟雞舍,一天大概5輛車拉雞,每輛車裝1500只。
束建軍五十多歲,在雞場工作了十年。中午時分,他正忙著殺魚,給場里四五十號工人準備午飯。
行駛近四十公里后,車上載的雞將出現在合肥市老鄉雞的餐館里,變成食客面前的一碗碗雞湯。
雞湯是老鄉雞的主打菜。店內墻上寫著“養了40年的雞,熬了20年的湯”“在40年前場長就開始養雞,養足了180天的土雞熬湯就是香”。品牌Logo是一個頭戴草帽、肩頭站著一只雞的農夫。
今年60歲的束從軒曾經是養雞場場長。他身材微胖,經常穿著藍色T恤或衛衣在社交平臺發布短視頻,操著肥西口音唱RAP宣傳老鄉雞。
束建軍和束從軒是親戚,他說,束從軒四十年前就開始養雞,而且一開始就是規?;B殖,搞孵化場,向周邊農民賣雞苗和飼料。當時多數農戶是小規模家庭養殖,主要供自家吃。
早期養雞很賺錢。因為雞的生長速度快,養殖成本低,一棟大型雞舍能養五六千只雞,三四個月就可以出欄,行情好時能賺上萬塊,“比種一年莊稼強”。
在束建軍印象里,束從軒是個很隨和的人。2012年前后,他找到束從軒想找份工作,束從軒便安排他去張祠養雞場上班。
老鄉雞董秘王國偉及他的同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1990年代,束從軒已經是安徽省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