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考古學家齊東方:我想給,你又想接受,才形成文化融合

嚴格地講,歷史就是一個批判的學科,對史料的批判,對過去所謂結論的批判,所以必須得提出問題。

如果我就想影響你,那是說教,對方可以不接受。而出水的長沙窯那個碗,幾百件,每件幾乎一模一樣,顯然那個東西是賣得最好的,最受歡迎。人們看到都會想,這東西真漂亮,它是什么?哪來的?誰畫的?逐漸地讓自己的好奇心引入到對方文化的興趣,這才是真正的交流。

(本文首發于2022年6月23日《南方周末》)

發自:東莞

責任編輯:李慕琰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齊東方和考古團隊在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考察。 (受訪者供圖/圖)

安史之亂后,唐玄宗重返長安,秘密派人去馬嵬坡,想改葬楊貴妃。官員的回稟令人唏噓:“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p>

一千多年后,這九個字縈繞在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齊東方腦中,據他當時的理解,“香囊”顯然由絲織品所做,“然而,絲織物易腐朽,特別是里面裝上植物類的香料,再與尸體在一起,更難保存”——為什么楊貴妃埋葬后,“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

直到1987年,陜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唐代地宮發掘,齊東方來到現場??吹降貙m中出土了兩件鎏金銀球狀器物,球體可對半開合,外壁鏨刻雙蛾團花紋。對照物賬碑,這就是唐朝如假包換的“香囊”。

更令所有人大開眼界的是,“香囊”不僅是金銀器,而且內部結構類似今天的陀螺儀——無論球體如何翻轉晃動,球內碗狀香盂內所盛的香灰火星都不會逸出。

2022年6月11日是世界遺產日,法門寺博物館和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的29件國家一級文物在東莞市博物館展出,其中就有這件“唐鎏金雙蛾紋銀香囊”。

當天上午,齊東方來到東莞市博物館,與“香囊”重逢。他在北京大學教了三十多年考古,感嘆如此規模的法門寺國寶外展,他在北京也從未見過。

齊東方是中國考古學會三國至隋唐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業內首屈一指的漢唐專家。他的考古生涯,就是從研究包括“香囊”在內的唐代金銀器開始的。做完相關題材的本科論文十年后,他在博士論文中深耕;此后訪學日本、美國,“親手翻來覆去地觀察”許多珍貴的唐代金銀器;在“草原絲綢之路”(途經今俄羅斯及中亞諸國)考察時見到與唐代時期相近的粟特、薩珊、羅馬等金銀器。

歷經近20年,齊東方完成了近六十萬字的《唐代金銀器研究》,成為中外考古學界公認的經典著作。

近年來,齊東方活躍在公眾視野中。他在央視《國家寶藏》節目中介紹楊貴妃和“香囊”的故事,講述他發現“五星出東方”錦護膊的經歷,也為各地博物館的觀眾開設講座。

齊東方樂于回答大眾提問?!氨M管有些問題好像挺庸俗的,但是你琢磨起來,這對于一個專業人員來說是很大啟發?!饼R東方回憶,博物館的觀眾曾問他某件文物“值多少錢”,他笑著說,“過去長期做學術好像沒想到……這個東西在唐代的時候,它相當于什么樣一個價值,就涉及唐代社會生活了嘛?!?/p>

“學術就是這樣的,一個東西發現以后,你對它的認識可能要一輩子?!饼R東方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考古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發現又激活了舊的發現,激活了你對它的認識?!?/p>

一輩子考古,齊東方似乎已在身體上做好準備。他熱愛極限運動,膚色黝黑,曾經登頂乞力馬扎羅山等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61歲在雅典跑完全程馬拉松,十幾次在絲綢之路的荒漠中徒步,平時還玩深潛、跳傘和鐵人三項。

二十多年來,每天下午他會有一小時“瘋跑”,“跑到10公里,一身大汗,回來沖一個冷水澡,再往電腦前一坐,才思泉涌,再寫東西的時候效率極高”。

自嘲“玩物喪志”的齊東方已經寫了二十多本專著、兩百多篇學術文章,工作的時間就像從運動間隙“擠”出來的。每天早起第一件事,不洗漱不吃飯,先把電腦打開,處理“不需要用腦筋的事情”,比如調整PPT的畫面。齊東方說,“這樣就節省出時間去玩了?!?/p>

“考古就是游山玩水嘛”

南方周末:你曾在自己的書里提到,考古和游山玩水不沖突;你最早研究唐代金銀器,也是基于個人審美的選擇——這些似乎都是從非常個人興趣的角度出發的。你在工作中是不是一直有這樣的傾向?

齊東方:可能人和人不一樣,有的人就認認真真的,我就覺得玩就是學。很多東西的發現有偶然性,不經常講蘋果掉到(牛頓)頭上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李木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