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濤譯《悉達多》:“值得用一生閱讀、翻譯和解說”
“享受了奢華生活和豪賭之后,悉達多感受到了生命的枯萎與死亡?!崩钛庹f,“一個人必須要經歷甚至他所厭惡的一切,才能真正獲得開悟?!?br />
(本文首發于2022年6月23日《南方周末》)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李慕琰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黑塞一生經歷了眾多苦痛,1919年開始寫作《悉達多》,1922年在德國出版。
李雪濤教授講話簡潔坦率,等待問題時總帶著微笑。新冠疫情期間,他在辦公室里翻譯完德國小說《悉達多》,譯作即將出版。相遇三十年,他寫下的解說及譯后記的篇幅與原文等量齊觀。
從大學開始,他就不斷地翻譯《悉達多》的片段,至今還留存著那些“字紙”與心路。這次翻譯他常與德國老師克魯姆討論問題,諸如難懂的言語,發去電郵轉天就能收到詳盡的解釋。
小說開篇,作者赫爾曼·黑塞為法國友人羅曼·羅蘭寫下贈言:“我們在陌生的岸邊相互伸出了援手,同樣相信一種跨越民族的必然性……”他們都厭惡戰爭,言語中透露著樂觀和凝重。黃金時代、“一戰”、迷惘,兩國終將再次面對世界大戰。
2021年底,顧彬教授在聚餐時問道:《悉達多》在德文世界并不是一部好作品,為什么要為它耗費那么多精力?德國留學期間,席勒專家于樂斯也說黑塞的書寫內容其實很討巧,若閱讀托馬斯·曼、布萊希特,“你會發現什么是文學”。
《悉達多》也許不是最優秀的德文小說,在中文世界卻存在大約20個譯本,在印度也被譯成十幾種方言。李雪濤相信問題不在于所謂好壞?!澳銜l現有一部作品,和你的心靈產生共振?!彼麑δ戏街苣┯浾哒f,“這樣一本書值得用一生閱讀、翻譯和解說?!?/p>
李雪濤提到了比較文學的“非對稱性”?!睹罘ㄉ徣A經》在梵文文學中不是最好的作品,翻譯為漢語后影響非常大?!岸魅鳌薄安抛蛹讶恕钡闹袊鴷?,像德譯《好逑傳》、英譯《花箋記》和法譯《玉嬌梨》就影響到歌德,令他創造出“世界文學”的概念。一部作品的意義這時變得豐富和奇妙。
住在波恩時,房東送給李雪濤一套黑塞誕辰百年紀念小說集,是精致的蘇爾坎普版。睡不著覺或忙完事情,他會拿出來一本閱讀一會兒。從任意一段開始讀下去,震撼可能比前一次更強烈,“不斷地重復閱讀,不斷地發現新的路徑”。
和生命節奏突然合拍了
寫作《悉達多》,黑塞的經歷如同宗教體驗,甚至帶給他精神問題。李雪濤形容這部小說濃縮了作家的生命,“不是咖啡館里聽音樂寫出來的”。
李雪濤上大學時對佛教感興趣,去廣濟寺讀佛經,開始整體了解佛教。他和僧人吃齋,談論生活與人生,“跟書本里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那是1980年代中期,他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大學,剛從海德堡大學畢業的克魯姆教德國文學。老師同樣對佛教感興趣,有時和他一道前往寺廟。
當時李雪濤接觸到了葉嘉瑩的作品,方才知道中國詩詞可以講得如此美好。他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