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七個月跌七成:“數字黃金取代濫發法幣”敘事或破產?
只要主權信用貨幣濫發的風險繼續存在,還將繼續面臨去中心化的新貨幣的挑戰。只不過,這將是一個漫長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將會經歷反復試錯、競爭和淘汰。
(本文首發于2022年6月2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抗壓能力如此脆弱,跌幅甚至遠遠超過其他主流貨幣和金融資產,顯然不是一種優質貨幣應有的表現。
2022年6月18日、19日,比特幣兩度盤中跌破2萬美元,最低跌至1.8萬美元以下。從6.9萬美元的歷史高位跌下神壇,比特幣僅僅用了7個月,跌幅超過70%。
本輪暴跌不是一次幣圈常見的過山車行情,直接原因很簡單,就是美元在加息與縮表之下,泛濫而到處尋找投資機會的美元正在收縮,比特幣首當其沖。更進一步,在美元加息與縮表之下,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抗壓能力如此脆弱,跌幅甚至遠遠超過其他主流貨幣和金融資產,顯然不是一種優質貨幣應有的表現,“數字黃金”“避險資產”“長遠取代濫發的法幣”的敘事與神話難以為繼。
人類歷史上的貨幣形式千奇百怪,最終只有兩種成為主流貨幣。一種是以黃金為代表的貴金屬貨幣,另一種則是以美元為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蓁蓁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