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建數據交易所

責任編輯:黃金萍

2022年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提出要建立合規高效的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完善數據全流程合規和監管規則體系,建設規范的數據交易市場。

眼下,各地正在搶建數據交易市場。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整理公開資料發現,截至2022年6月,全國各地宣告已建成、籌建中的數據交易所多達40家(各數據交易所/中心/平臺,名稱不一,以下統稱為“數據交易所”)。

2022年6月9日,廣州數據交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數交)在南沙正式揭牌成立,意圖建立省級數據交易所,這是在最近兩年半時間里宣告新建/籌建的第15家數據交易所。

自2014年中關村數海大數據交易平臺成立,到2017年,全國各地陸續成立了22家數據交易所,此后兩年幾近停滯,5家明確注銷,多數處在半停運、或重組、或不了了之的狀態,僅5家有公開的交易網站能正常打開。

如今各地又開始新一輪搶建,甚至出現一省5家并存的局面。為何會這樣?

數據,大數據,數據交易所

數據被稱作數字時代的石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測算,到2025年,中國的生產力數據(大數據和元數據)和物聯網數據將增長迅猛,擁有的數據量將達到48.6ZB,占全球數據圈的27.8%,為全球最大的數據圈,遠高于美國的17.5%。

只有流動起來的數據,才能真正發揮價值。相較于數據開放、數據共享的小體量和限制性,數據交易成為高效推動數據要素的價值轉化的方式,建立數據交易機構便是最具體的形式。

早在2014年2月20日,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中關村互聯網金融協會、京東商城、億贊普、拉卡拉等五十多家企業,就組建了中國第一家數據交易所——中關村數海大數據交易平臺,旨在幫助中國企業、政府機構、科研機構乃至個人打破“數據孤島”,盤活手中沉積的海量“數據資產”,推動北京乃至中國在全球大數據產業發展中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唐家樂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