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上崗”測核酸:政府大買家,“身份”待審批
國內已有至少10家研究院及公司公布了全自動核酸采樣機器人產品。有企業在一個月內即完成了產品的立項和設計,并對成品多次迭代。
為了提高數據采集的水平,要考慮采集的時候攝像頭如何捕捉,口腔比較暗怎么打光,操作不當誤觸鏡頭了該怎么辦等。除視覺系統,另一項技術是與安全息息相關的力控系統。
由于涉及醫療行為,核酸采樣機器人需進行醫療器械注冊審批,對于該機器人屬于哪一類器械,監管部門仍在研究中。
責任編輯:曹海東
2022年4月1日,在山東煙臺清科嘉機器人聯合研究院,咽拭子核酸檢測采樣機器人(功能展示機)為一名工作人員采樣。
這是一對白色的機械臂,它被一具繪有眼睛圖案的軀體連接起來,正乖乖“待”在白色采樣車里?!翱匆姟庇腥俗叩杰嚽?,左臂迅即取出試管,旋開蓋子;右臂夾著棉簽,緩緩探入被檢測人咽喉處,微弱旋轉幾下后,棉簽被放入試管,臂上剪刀順勢將其剪斷,然后擰蓋,放入試管架。
30秒,采樣完成,被檢測人要做的就是張口、閉口、摘戴口罩。這與疫情中很多人經歷過無數次,由醫護人員進行的核酸采樣別無二致。
和動畫電影《超能陸戰隊》無所不能的白色機器人一樣,一批機器人“大白”正接過核酸采樣工作,并通過機器視覺與力控系統保證采樣過程精準、安全。
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6月底,國內已有至少10家研究院及公司公布了全自動核酸采樣機器人產品。有企業在一個月內即完成了產品的立項和設計,并對成品多次迭代。
從采樣速度而言,大部分機器人暫時比不上熟練的醫護人員。機器人采樣的優勢起初在于降低感染風險、分擔醫護的辛苦,但隨著常態化核酸檢測的實施,核酸采樣機器人被賦予了潛在的成本優勢。
多家受訪企業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由于涉及醫療行為,核酸采樣機器人需進行醫療器械注冊審批,但對于該機器人屬于哪一類器械,監管部門仍在研究中。
高校企業齊上陣,細節設計存差異
與其說是“黑科技”,采樣機器人更像是一次既有技術的集成。其兩項核心技術——識別圖像的機器視覺系統與調整力度的力控系統都已十分成熟。相比其它應用,只不過作業區域由汽車部件換成了更為脆弱的人體咽喉。
目前采樣機器人研發者身份各異,既有中科新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新松)這樣的傳統機器人企業,也有上海交大、清華大學等高校參與的身影。多方協作是常用模式。如“鵬程青耕”機器人由杭州湖西云百生科技有限公司與深圳羅湖醫院集團共同研發。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也與深圳智慧林網絡科技公司共同開發了核酸檢測自助采樣機。
盡管技術很成熟,但從人機交互、檢測精度、安全保障等角度出發,各研究團隊的解決方案存在細微差別。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根據使用場景不同,目前研發的采樣機器人形態有兩種。一種搭載于負壓設計車體上,空氣單向向外流通,達到“車動人不動”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知了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