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空心村的迷思:占據一半國土面積,僅住15%人口
責任編輯:劉悠翔
作家塞爾吉奧·德爾·莫利諾走過西班牙人煙稀少的空心村,想到數千年前,從庫納克薩戰役敗退的色諾芬。那位來自異邦的騎兵將領,面對尼尼微的廢墟,感到一無所知的陌生。
類似的陌生感擊中了莫利諾。生長于斯的西班牙人莫利諾,面對國境線內荒野連片的空心村,同樣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
從一個名為弗恩蒂杜埃尼的村莊出發,驅車前往30公里之外的馬德里工業區,城鄉風貌以一種涇渭分明的方式區隔開來——行至城鄉分界之處,凜冽的高原風貌驟然消失,稠密的交通網絡和大商圈瞬時撞向眼前。
1950年代,西班牙開啟農村社會向城市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百萬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在城郊與棚戶定居。短短二十年間,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兩三倍,內陸地區上千座鄉村隨之消逝,廣袤的土地荒蕪,孤零零排列著空心的村莊。
空心村和城市大約各占西班牙國土面積的一半,后者卻容納了超過80%的人口。
“西班牙‘無人村’里為數不多的居民感到自己被拋棄?!蹦Z將之形容為一種“大傷痛”。在一些空心村,公共生活難以為繼:醫生一周只出現一次,廢棄的學校里還掛著1931年退位的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的徽章,村長居住在一百公里外的城市里,只在周五下午來到村里行使職權。一周只開業幾個小時的酒吧,是村鎮里為數不多的“公共服務”。
城市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務,但移居于此的農民承受著另一種形式的“大傷痛”:無家可歸的心理感受彌漫在進城一代中間。他們攜帶鄉土經驗進入城市,發現自己從平原和山脈上生長出來的生存之道,在這里絲毫派不上用場,城市對于自己終究是異鄉。他們的后代,只能從古老的節慶、習俗、方言中捕捉父輩生活的精神遺跡,遙遠得如同神話。
“存在著兩個西班牙?!蹦Z毫不諱言,空心村是西班牙的國中之國。2022年3月,他的紀實作品《斷裂的鄉村》中譯本出版。他在書中形容,那個城市化、歐洲化了的西班牙,和那個荒蕪的、被稱為無人村的西班牙,差異大到已然是“不同的國家”。
《斷裂的鄉村》作者,西班牙作家塞爾吉奧·德爾·莫利諾(受訪者/圖)
傳統的西班牙生活方式已不復存在
1979年,莫利諾出生于一個典型的城鄉移民家庭。母親是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人,出于“至今也弄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有晴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