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想讓丈夫“去死”,卻不離婚
結婚后首先覺得被騙的是,丈夫不怎么做家務。其次,在懷孕、生產后會迎來最大的夫妻危機。
在男性讀者的反應中,有的說“我會注意自己不要變成那樣”,但更多的是事不關己的態度,認為“也有挺好的人啊”“我不一樣,真好”。這樣的丈夫,往往會迎來妻子“你也一樣”的冷眼相送。
責任編輯:李慕琰
日本電視劇《坡道上的家》直指現實地反映了全職主婦與職場母親的育兒困境(劇照/圖)
在日本的家庭關系中,如果妻子對丈夫產生不滿甚至怨恨,是否會導致普遍意義的婚姻解體?自由記者、作家小林美希追蹤十年,先后采訪了15位日本女性,寫作成《有恨意但不離婚的妻子們》一書。
她的答案是:即使心懷詛咒,很多妻子的選擇卻是維持和等待。2022年春季,該書中文版在中國大陸出版。
2012年2月24日,日本《每日新聞》晚報專欄“憂樂帳”登載了一篇題為《搜索“丈夫”這個詞》的文章。若將“丈夫”一詞作為關鍵詞輸入搜索引擎,自動顯示的第一個聯想結果是“去死”,網上對此議論紛紛。
自由記者小林美希當時沒有多想。后來,她在有關勞動雇傭和育兒問題的采訪中,目睹了一直輕聲細語說“我丈夫”“我老公”的采訪對象,一旦敞開心扉,會在某個瞬間,怒氣沖沖地稱丈夫為“那混蛋”,雖然程度不同,但受訪者無一例外有過希望丈夫“去死”的念頭。這時,她才意識到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顯然,口頭上說的話,并不代表真實的行為。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迫使妻子產生了這樣的想法,愛意又是如何轉成了恨意呢?小林美希追蹤十年,先后采訪了15位日本女性,寫作成《有恨意但不離婚的妻子們》一書。
這些人中,有41歲“找個差不多的人結婚”的系統工程師,因職場生涯斷送而產生恨意;有“跟第二喜歡的人結婚”的58歲護士;還有從幸福美滿到產后危機的年輕妻子,丈夫也覺得委屈,是嚴苛的職場環境導致他們無法按妻子所愿承擔家務、照顧孩子。
65歲的花村葉子是一名美容師,中老年女性對丈夫的恨意無法估量:“那家伙的骨灰是埋在墳里,還是扔到山手線的火車上,全看我的心情?!?/p>
20歲時,她嫁給大8歲的丈夫,他像個可以托付的人。剛結婚,夫婦倆住在沒有浴室的房子,丈夫每月給她2萬日元生活費,負責家庭支出。她總在辛苦工作一天后,回家精心做好飯,卻被丈夫破口大罵:“這么難吃的東西,誰咽得下去?”有時坐到餐桌前,菜已一干二凈,葉子抱怨:“我還沒吃呢?!闭煞騾s說,“你還想吃?”葉子賣力工作,攢錢買房,開了美容院,還要養小孩、還貸款,丈夫卻做起甩手掌柜。她想離婚,母親卻勸她忍耐。美容院的生意漸入正軌,但賬目一旦存到200萬日元,丈夫就跑去國外旅行,金額重新歸零。
讓她一生無法忘卻的是,38歲時,查出宮頸癌,可能要切除子宮。丈夫說:“切了子宮,你還算女人嗎?”53歲葉子做了腸癌手術,丈夫每次探望,都說“你躺著舒服,我快忙死了”。
丈夫過了60歲后,兩人的關系發生轉變。葉子的丈夫做了前列腺手術,女兒說,“切除了前列腺,你還算男人嗎?”葉子有很多報復的方式,比如,把他的骨灰放在一個可愛的小袋子里,然后,放在山手線的行李架上——之所以選擇山手線,因為那是一條環線,很難查出物品的主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有晴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