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塑居委會:“政府大事小事,都有我們做的部分”
對社區工作者張穎而言,自己負責的兩棟樓都有二十多層,為了逐戶通知核酸檢測并得到回應,她需爬樓54層、重復敲門187次。
即便沒有疫情,張穎也會從年頭忙到年尾:開“兩會”、創文創建、居委會換屆選舉,各種材料的申報、審核……“國家政府的大事小事,都有我們做的部分”。
晴天找到了一百多位社區居民,加上原有的一百多位志愿者,組成了一個近三百人的社區志愿群。這個群的活躍度遠遠大于其他志愿者群。
責任編輯:何海寧
社區工作人員在居民做核酸的工作現場。
通知社區居民做核酸分三步:敲門、播放擴音喇叭、讓他們下樓排隊。
但對社區工作者張穎而言,自己負責的兩棟樓都有二十多層,為了逐戶通知并得到回應,她需爬樓54層、重復敲門187次。
“要用力敲門居民才會聽見,到最后,手指關節都會出現水泡?!睆埛f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全域核酸是“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如果事后有居民反映沒接到通知,都會成為居委會的工作失誤。
除了通知居民做核酸可由小區志愿者代勞,張穎和同事還要帶著醫護人員,到居家隔離和行動不便的居民門前采樣、送檢樣本。工作間隙,總有隔離居民會因吃飯、工作等各種問題給她打電話,她就需要聯系物業,或自己把物品搬到居民家門前。解決了居民的需求,辦公室里還有各種表格等著她填寫……
2022年已是新冠疫情第三年,奧密克戎沖擊了多個城市。根據疫情防控“屬地管理”要求,居委會是社區面防控的“樞紐”。以張穎所在的天津市某區居委會為例,近半年來,除了組織社區全員核酸,他們還承擔著疫苗接種動員、社區值守、流調、服務居家隔離居民等繁雜工作。
民政部2020年2月公布數據顯示,全國共有65萬個城鄉社區,平均6個社區工作者守護一個社區,每名社區工作者面對350名群眾。兩年多來,四百多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一直處在疫情防控的“第一關口”。
“(防疫)一開始是人手不夠,緊接著是防疫物資來不及配送,現在本地疫情控制住了,我們又開始預防外地流入病例,隨時準備去火車站、汽車站接人。每個階段的工作和壓力都不一樣?!币晃辉诰游瘯ぷ髁?年的社工這樣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一份上傳下達的工作”
張穎每天都會在手機里保存一份當天更新的外地人員返津防疫政策清單。
清單很長,涵蓋了當天天津和全國所有的高中低風險地區,以及居委會對應的分類防控措施。每當有居民咨詢時,這群24小時隨時開機的居委會人員“就會像翻字典一樣”,先查詢居民來處,再將對應措施告知對方。
這是一位居委會人員防疫兩年多時間里最普通的一刻。一個社區除了居民,往往還設有商鋪、工廠、學校、農貿市場……“第一關口”的社區居委會往往需要直接回應他們的各方面需求。
2022年2月下旬,張穎所在的區發現陽性病例,居委會從街道處得到指令,新一輪疫情防控又開始了。
區疾控中心會每天不定時將途經重點地區、需要流調排查的人員名單推給居委會,值班人員即便在夜里兩點,也要立即給此人打電話,詢問對方所處位置、近期行程、目前身體狀況等。張穎記得自己一天最多打過80個流調電話。
居委會是隔離人員就醫、上班、上學、生活等方面需求的協調方。他們或替居家隔離人員出具相關證明,或將居民需求上報街道,卻始終免不了發生爭執:自己只是偶然經過風險區、做過多次核酸都顯示陰性、居委服務效率不高、無法出具有行政效力的文件、居委會為難居民……溝通無果后,一些居民還會撥打政府服務熱線投訴。
投訴多指向居委會服務態度惡劣、回應不及時,它們最終會發回各街道,再由居委會一一處理、回復。張穎有時會覺得委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