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預科的貧困生配額:追求“結果平等”難免淪為比慘
按照劍橋這種標準,說穿了,符合學術要求的貧困生何止成千上萬。到最后恐怕比拼的不是才智,而是比誰的境遇更慘。以一種施舍的形式被執行,導致施舍者和被施舍者都心有不甘,給人以虛偽的感覺。
(本文首發于2022年6月3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6月是英國統一中考高考月。前兩年因防疫措施對學校的影響,英國取消了統一考試,使用了累積平均積分制度來錄取學生。
這次恢復考試,依舊考慮到新冠的影響,教育部和各個學校都給予了一些優惠政策。比如年前劍橋大學更是宣布,為鼓勵教育平等,給予低收入學生進入劍橋學習的機會,會給因疫情受到特別大影響的貧困生,或者因其他原因導致生活學業受阻的學生提供50個免費預科名額。這些學生的高中畢業分數可以下降到BBB的水平,學費全免,而且還有補貼。如果預科結束成績合格,可以直升劍橋本科,或者申請其他大學。
這些年要求牛津劍橋加大“多元化”的呼聲不斷,要求增大公立學校學生配額和少數族裔學生配額的呼聲一年比一年高。自從“黑命貴”運動熱化,各個名校更是此起彼伏表態改革,這里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