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清退,售電公司為何變“僵尸”?
除了第三方獨立售電公司,發電廠和電網企業也可以成立售電公司。這些售電公司不僅電力來源有保障,還能拿到更低的價格。
新增電量想要上網銷售相當于動了原有發電廠和電網的利益,難以實現。這導致售電公司無法通過充分競爭獲得批發電價。
責任編輯:馮葉
大批售電公司正在遭到清退。
2022年6月15日,廣東電力交易中心披露,266家售電公司被強制退出市場,規模超過廣東售電公司總數的一半。這266家售電公司可謂“僵尸”,均處于工商注銷或連續三年未開展售電業務的狀態。
不止廣東,多地都在集中清理“僵尸”售電公司。5月10日,北京電力交易中心發布46家售電公司預注銷公示;5月26日,河北電力市場清退39家售電公司;5月31日,山東電力交易中心披露35家售電公司注銷生效。
售電公司是電力買賣的中間商,從發電廠批發電后向下游工商業用戶零售。
以往,整個電力系統只有發電廠、電網、電力用戶三部分。電網既是發電廠的唯一買家,也是電力用戶面對的唯一賣家。電力按計劃統購統銷,電網賺取上下游電力買賣差價。
2015年第二輪電力體制改革啟動,提出“管住中間、放開兩頭”,在發電側和售電側引入競爭,恢復電網的通道功能,只允許電網企業按照核定電價收取“過路費”。
為了讓售電側形成競爭格局,第二輪電改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成立售電主體。售電公司應運而生,成為電力市場上的新玩家。
按照電改初衷,成立售電公司是想提高售電側議價能力,實現更為市場化的電力交易。
但電改7年后,為何大批售電公司遭清退?
售電公司洗牌
此番售電公司集中清退,緣于2021年11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售電公司管理辦法》。相比之前的文件,該辦法對售電公司的準入和退出做了更嚴格的規定。
“我當時看了就有一個判斷,售電公司要大洗牌了?!北本沃Z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展曙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曾在山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