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蝦汛,萬物皆可入蝦

有人說,做三蝦面太折騰,可比起它的升級版六蝦面,就算小巫見大巫了。這碗銷聲匿跡了幾十年的六蝦面,我跑遍整個蘇城各大小面館都沒有找到。

好在父親小時候,看過家里廚子做給祖父吃過,于是憑著記憶“照葫蘆畫瓢”,親手給我做了一碗……再蓋上“三蝦”澆頭,即炒好的蝦仁、蝦籽、蝦腦,淋一勺蝦油,最后,蓋一層蝦粉,就算大功告成。

責任編輯:楊嘉敏

世界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曾說:“看不厭的蘇州美景,吃不厭的蘇州蝦?!笨梢?,在貝老心目中,蘇州的蝦和蘇州美景是不分軒輊的。

早在兩千多年前,太史公在《史記·貨殖列傳》中介紹蘇州的地理風貌有“三江五湖之利”,江湖縱橫、河港眾多給予魚蝦生長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在《洞庭東山物產考》一書中記載:“蝦外殼內肉,自頭至尾七節八足,二大六小,能鉗物,喜聚水草上,食水草小蟲……”,除了常見的青殼蝦,更有罕見珍貴的白蝦。清人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筍為蔬食之必需,蝦為葷食之必需,皆猶甘草之于藥也?!? 

在蘇幫菜系中,蝦菜品當仁不讓地占據了C位。毫不夸張的說,蘇州人是吃河蝦長大的,蘇州人對河蝦的烹飪手法也是別具一格,獨步天下。比如,大蝦用來燒油爆蝦、白灼蝦、香糟蝦、醬油蝦,中蝦“出蝦仁”,做炒蝦仁、蝦仁面,小蝦則炒蝦醬、曬干做蝦干,或去殼做成蝦米,蝦籽拆出做醬油,蝦腦取出來做湯??傊?,從頭至尾,物盡其用,把蝦肉剁成末,亦可做成蝦球、蝦圓、蝦餅、蝦糕,可謂萬物皆可入蝦。民間素有“吃蝦補腦”的說法,蘇州是出了名的“狀元之鄉”,想來,也有蝦的一部分功勞。

到了每年的4-7月,正值江南蝦汛,記得我小時候,母親幾乎天天提籃子去菜場購蝦。此時的雄蝦膘肥體壯、雌蝦抱滿蝦籽、蝦腦結實。用筷子夾起一只整蝦,連頭帶尾送入嘴里,抿起嘴唇有滋有味地吮吸起其中的凝脂膏腦,而后吐出一只幾乎完整無損的蝦殼,細瞧之下,蝦頭上兩個眼珠暴突,一副“音容猶在”的架勢。母親得意地說,“看,吃完一只,還有一只!”

在蘇州人看來,吃蝦倒吃成了一樁藝術。

蘇州太湖油燜河蝦 (視覺中國/圖)

四色蝦肴

生長在太湖邊、江河畔的蘇州人天生是烹飪河鮮的高手。蝦菜入肴成為一道道美饌。記得有一年暑假,約了友人蕩舟荷花叢消夏,時值正午,船家開局布置了四色開胃前菜:油爆蝦、鹽水蝦、糟蝦、嗆蝦,妥妥的清一色蝦肴。

古龍小說《七種武器碧玉刀》中有一段:“她解開的第一包:是蝦!段玉的眼睛已亮了,笑道:‘這一定是太和樓的油爆蝦?!弊鲇捅r當選個頭大的青殼蝦,剪去須鉗,下鍋用旺火菜籽油炸透,加酒、蔥、姜、食鹽、醬油、重糖,爆汁成形后裝盤,蝦香裹著油香隔屋都能聞到,蝦殼紅艷松脆,入口即脫落,蝦玉軟糯鮮嫩,咸鮮中略帶酸甜,有蝦的肥感卻無膩感。因蝦經油爆后,表面油光透亮,故又稱作“光明蝦炙”,這是一道江南傳統的佐酒好菜。

新鮮的食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