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水軍“進化”史:“被害人基本不知道被誰侵害”
早期的網絡水軍犯罪集中于北京,央媒網站、互聯網門戶網站與論壇的工作人員是他們運作的對象。進入流量經濟時代,水軍分布在全國各地,有時僅靠批量發帖便可獲利。
網絡水軍在不斷“進化”,法律規制也“與時俱進”:所涉罪名過去以職務犯罪居多,近年來,構成網絡犯罪的判例逐漸披露。
近三年,公安機關依托“凈網”系列專項行動,偵辦“網絡水軍”相關案件六百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四千余名。
責任編輯:譚暢
活兒來了。
對于羅某某與陳某某而言,在網上批量發帖的活兒并不算困難。先從QQ群里接推廣單子,再使用特定軟件,到無需實名認證便可注冊賬號的網站上批量注冊發帖即可。一晚上,軟件就能自動發出數千條帖子。
但這次要發布的是一些招嫖信息。從兩個湖北人手上接單后,2018年7月26日至30日間,羅某某與陳某某在如皋市花木大世界網站批量注冊用戶并發布含“小姐服務”“啪啪”等字樣的招嫖違法信息共計18429條,分別獲利28000元與7000元。
當年7月31日,兩人便被江蘇省如皋市公安局刑事拘留。2020年8月,江蘇省如皋市人民法院判決兩人犯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他們發布1.8萬余條帖子的代價是拘役三個月,緩刑五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千元。向他們派單的兩個湖北人在同案中被判詐騙罪。
羅某某與陳某某從事的“職業”就是網絡水軍。近三年,公安機關依托“凈網”系列專項行動,偵辦“網絡水軍”相關案件六百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四千余名。
“但受‘流量經濟’‘粉絲經濟’等因素影響,‘網絡水軍’相關違法犯罪活動仍屢打不絕、屢禁不止?!惫膊勘硎?,為回應社會關切,進一步遏制“網絡水軍”及相關黑灰產業的滋生蔓延趨勢,2022年6月26日起,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為期6個月的依法打擊整治“網絡水軍”專項工作。
南方周末記者以“水軍”“刪帖”“微博、評論”“粉絲”等為關鍵詞,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了七百余份刑事判決,并梳理出其中相關度較高的34份。分析發現,從近10年前在門戶網站運作刪帖,到淘寶刷單,再到如今流量經濟時代幫助粉絲為明星偶像刷數據、流量造假,網絡水軍在不斷“進化”。
與此同時,對網絡水軍的法律規制也“與時俱進”,所涉罪名過去以職務犯罪居多,近年來,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等網絡犯罪的判例逐漸披露。
2022年6月,公安部網安局啟動打擊整治“網絡水軍”專項工作。
水軍1.0:受賄與行賄
172600元能做什么?
對于以經營互聯網刪帖業務為生的郭某而言,這是買通某央媒網站工作人員三年,令其利用職權多次違規刪除網站信息的花費。
在2015年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案件中,郭某及其公司的數名員工自2010年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