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我眼中的你丨臺上臺下

最喜歡老師畫里深藏的情感和意境,他說畫得像不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神情,這句話我也很受用,不執著于像不像反而可以自由揮灑,意境自然出現。

(本文首發于2022年7月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邢人儼

李志清教課時畫林青霞

記得最早不自覺地開始畫畫是在初中二年級,其實那也不叫畫畫,只不過是無聊時用鉛筆在書本或作業本上,畫女孩的側面,永遠的左側面,永遠的大眼睛、高鼻子、兜下巴,比例和位置從來沒有對過,卻也沒有仔細研究過,幾十年過去了,再畫也還是跟初中時畫的一樣,一點改進都沒有。無獨有偶,看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年輕的時候》,開篇就是“潘汝良讀書,有個壞脾氣,手里握著鉛筆,不肯閑著,老是在書頭上畫小人,他對于圖畫沒有研究過,也不甚感興趣,可是鉛筆一著紙,一彎一彎的,不由自主就勾出一個人臉的側形,永遠是那一個臉,而且永遠是向左”??吹竭@一段時內心一悸,竟會有這種事,兩個時空,兩個年代的人,所做的事竟然這么相似,畢竟潘汝良也有張愛玲的影子。

這兩年突然察覺到自己對人物的興趣,原來我墻上掛的畫、收集的雕塑作品和寫的文章多數是人物,竟然在這么大年紀時才對自己有這一層了解。

去年《明報》月刊老總潘耀明送我一本他寫的四十萬字大書《這情感仍會在你心中流動》,書裝在一個米色帆布環保袋里,我一眼瞥見袋子上的畫,一名男子悠閑地坐著看《明報》月刊,線條簡單神韻十足,我非常欣賞。向來都希望有一天能夠用鉛筆畫下所見所聞的人物動態,但是沒有機緣碰到合適的老師。我打電話給潘耀明,打聽這位畫家,看可否跟他學畫。潘耀明很快地回復說畫家不收學生,但他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有晴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