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明星賣窮”,大眾為什么不買賬了?
大概六七年前,在內娛流量經濟崛起的時候,明星的賣慘敘事有一定的市場,但現在公眾已經不再相信明星的賣慘敘事,有幾個重要的轉變契機。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明星賣窮為何引起公眾不滿。
責任編輯:劉韻珊
上官喜愛
唱跳7年,倒欠公司79萬,9個月無收入,上官喜愛在一檔內娛偶像訪談欄目中這樣講述自己近來的日常。
緊接著,“上官喜愛已九個月無收入”上了熱搜,本以為可以引發公眾的同情,沒想到,網友反而把“真的建議明星別賣窮了”刷上熱搜頭條。
這幾年來,明星賣慘并不是新鮮事,讓網友寬容藝人、關愛藝人的言論也一度得到不少人的支持。但如今公眾對于明星賣慘,尤其是明星賣窮,愈發無法共情。
公眾的態度緣何發生這樣的轉變?明星如若真混不下去,就沒別的出路了嗎?
明星再窮
大概率也比普通人富
跟其他職業相比,明星的特殊性在于,它有一個隱形的門檻,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明星,除非你有很高的顏值,你有突出的藝術才能,或者你有“關系”,是星二代。
當明星推向公眾時,明星又帶有某種商品屬性,明星面向全民“銷售”。得益于國內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巨大的市場,那些當紅明星由此獲得驚人的商業價值。
比如跟日本當紅明星相比,國內當紅明星的片酬是日本明星的十倍,這是因為國內人口比日本多得多,一部影視劇的收視人口比日本多,影視劇的收益相應提高,明星的片酬也就居高不下。
所以,在天價片酬未得到遏制的時代,一些一線明星一部劇的片酬動輒5000萬以上,個別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