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西藏鄉村小學的讀書實驗
圖片|陳逸航
閱讀太少、表達能力欠缺,并非少數民族學生特有的困境。過去二三十年,全國鄉村學校的硬件得到了普遍改善,但鄉村的教學水平和教育氛圍,與城市依舊存在差距。這種差距,直觀地體現在鄉村學校的師資力量和課外閱讀量上。
“世外桃源”里的難題
更章門巴民族鄉小學,坐落在濕潤的尼洋河谷旁。從西藏林芝城區40分鐘高速過來,下道一拐,就能開進筆直的迎賓大道,鄉里最中心的位置留給了學校。
6月底的更章門巴民族鄉,秀麗展露無遺
第一次來這里的來訪者都很意外:西藏的鄉村小學條件這么好。對這樣的稱贊,校長達瓦扎西已經聽慣了。
達瓦扎西今年39歲,笑起來有藏族漢子特有的爽朗。當年高中畢業,他毫不猶豫選擇當老師?!爱敃r很多家長有這種想法:孩子上學要最好的老師教,但以后不要當老師。我覺得這種想法不好,當時第一志愿就報了師范學院?!?/span>
2004年從拉薩師范畢業后,達瓦扎西被分配到更章門巴民族鄉小學,2009年調走后兜兜轉轉幾年,他又調了回來,擔任校長至今已經有六年。
更章鄉小學只有148名學生,一個年級就二十來人,學校21位在職教師,平均一位老師負責7名學生。
“這里的師生配比,比很多城里學校都要好?!鼻皝韰⒂^的作家郝景芳是第一次來到林芝,她去過西南、東北的一些鄉村學校,有的小學一個班50名學生,全校就幾位老師。
然而面對世外桃源般的環境,達瓦扎西心里卻很著急:學校條件變好了,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卻沒什么進步?!爸灰蠋煵徊贾萌蝿?,學生基本是不會看書的?!?/span>
學校書記邵園磊已經教了十幾年書,調到更章鄉小學后開始帶一年級語文,發現新生們普遍詞匯量欠缺。
在更章門巴民族鄉小學就讀的學生,三分之一都是門巴族,其他還有藏族、珞巴族、回族。少數民族的孩子雖然從小生長在漢語環境里,日常溝通沒有障礙,但識字水平還是落后于同齡人。
扎西校長在學校建立門巴語言興趣小組
為了提高學生詞匯量,當地教育工作者想了很多辦法。針對低年級的識字問題,區里教育局統一采購了《中華經典誦讀》分發給學校,“類似于《三字經》的內容,但學生們讀起來很吃力”。
詞匯量不夠的直接后果是輸出能力跟不上。邵園磊發現,這邊五年級學生的作文,只有大城市二三年級學生的水平。
“市里舉辦的比賽,我們的孩子很難參加,即便去了也拿不到名次?!敝v到這,達瓦扎西掩飾不住失落。
其實更章鄉的孩子們上學并不比同齡人輕松。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學語文和藏文,到三年級又要加上英文。
對沒有文字、只有語言的門巴族來說,難度只增不減。門巴族老師央珍介紹,很多門巴小孩上學前只會說門巴語,漢語會聽不會寫,從一年級才開始正式學漢字,“起步就差了一大截”。
在校長眼里,這些問題背后的原因很簡單:課外閱讀量太少了。
為了盡快補上短板,達瓦扎西讓老師們給學生安排課外任務——寫讀書日記。
“死記硬背的東西,多練習一下還行,但確確實實因為讀書太少,有些孩子根本寫不出來,好點的慢慢能寫到一兩百字,能描述清楚今天做了什么就算不錯了?!?/span>
他前不久去一個高年級學生家里家訪,想了解周末課外閱讀的情況。女孩在抽屜里翻找半天,掏出一本少兒版《紅樓夢》,封面蒙了厚厚一層灰。
達瓦扎西在學生家中家訪
不看課外書的“10”后
閱讀太少、表達能力欠缺,并非少數民族學生特有的困境。過去二三十年,全國鄉村學校的硬件得到了普遍改善,但鄉村的教學水平和教育氛圍,與城市依舊存在差距。
這種差距,直觀地體現在鄉村學校的師資力量和課外閱讀量上。
廣東韶關職業學院已經對口支教更章門巴民族鄉小學十幾年,負責音樂、體育、美術、科學等素質課程,每年都會選派幾名大學生來授課。今年由于疫情,支教老師來不了,這些課只能靠更章門巴民族鄉小學自己的主課老師們頂上,任務很重。
“像科學課現在只能靠其他老師代班,很多實驗都沒法做?!边_瓦扎西說。
在校內課程師資力量都還不足的情況下,鄉村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更是難以保證。
中國扶貧基金會等機構曾針對國內城市兒童、鄉村兒童的閱讀情況發起過調研,發現超過七成的鄉村兒童每年閱讀的課外書籍不到10本,而有超過六成城市兒童平均每年課外閱讀量在10本以上。
長期關注兒童教育的科幻作家郝景芳,本人就是課外閱讀的受益者?!伴喿x對個人成長的助推作用是巨大的。我上學的時候,其實父母并沒有給我報過培訓班,但在家里營造了很好的閱讀氛圍。廣泛閱讀對于培養求知習慣、塑造跨學科思維是很有幫助的?!?/span>
作家郝景芳結合繪本《動物吐槽大會》進行閱讀分享
即便從應試角度考慮,課外閱讀對提升語文水平的好處也是公認的。作家、南方人物周刊總主筆蒯樂昊和很多一線教育界人士有過深入交流,專家們普遍認為小學語文教育一定要重視閱讀,“閱讀抓得越好,持續時間越長,學生的語文能力就越高”。
蒯樂昊與同學們分享精彩繪本
但讓鄉村老師們焦慮的是,很多孩子根本看不出有主動讀書的欲望。即時反饋更快的游戲和社交媒體占據了大部分注意力,課外書早就在“10后”孩子心中失寵了。
學生們周末一回家,和城里孩子一樣,只顧著玩手機——這是達瓦扎西每次家訪最怕聽到的回答。央珍老師不讓女兒在家玩手機,她女兒會抱怨融入不了朋友,“同學拍跳舞視頻都讓她站到后面”。
要談到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自主性,鄉村家庭往往也無從下手。
更章鄉絕大部分人口是少數民族農牧民,由于離林芝近、交通方便,很多父母選擇去城里打工,只剩老年人在家看小孩,文化水平和漢語能力都有限。
為此達瓦扎西甚至想過,能不能讓家長在家指導孩子多讀書?不過看看鄉里的情況,他也就明白了:營造閱讀氛圍這件事,還是要靠學校。
問題是,學校的經濟也不寬裕。更章鄉小學今年公共經費是18萬,一年電費就是6萬塊,還要承擔耗材、設施維護費用,不算寬裕。學校很長時間只有一間十幾平米的圖書室,藏書老舊,學生常常讀完上冊找不到下冊。
擔任校長六年來,達瓦扎西已經學會了四處給學校要資源,“就到處去認識人,多聊聊”。
學校里很多東西都是他要來的。對口支援學校給了兩萬塊錢,他就拿來買了一堆籃球、足球、跳繩,讓學生們動起來;一聽說附近小學援建了圖書室,他趕忙找到教育局領導,抓緊機會安利更章鄉小學。
從0到1的實驗
校長的積極安利得到了回應。
今年初,南方周末聯合拼多多“為你讀書”公益捐贈行動,決定發起西藏站捐贈項目,聯系上了達瓦扎西校長。了解到學校的需求后,發起方向學校捐贈了七千余冊圖書以及書架、書桌等配套設施,還重新修繕了閱覽室。本次活動還邀請了童行書院、擔當者行動提供戰略公益支持。
閱讀室更新前后的對比
從2021年發起至今,“為你讀書”公益項目組的足跡已經遍布新疆、西藏、甘肅、青海、寧夏、貴州、云南、四川等地的偏遠中小學,累計捐贈圖書達25萬冊。
每次“為你讀書”捐贈行動,都會努力走進中國最偏遠的中小學,根據不同學校需求,由活動項目組和校方共同確認選書。此次向更章門巴民族鄉小學捐贈的七千余冊圖書,不僅有繪本、童話、科普、經典名著等課外書,以及書法、字典等工具書,還特意選了一批反映西藏人文風景、地方文化的書籍。
學生在煥然一新的閱讀室看書
除了捐贈圖書,項目組還會邀請作家、學者走進這些偏遠的鄉村學校,實地給孩子們上閱讀課。今年6月底,科幻作家郝景芳、南方人物周刊總主筆蒯樂昊、擔當者行動閱讀專家王鋼、童行書院PBL課程教學教研老師劉雅楠就受邀來到了更章門巴民族鄉小學。
劉雅楠引導孩子們開展“頭腦風暴”
他們來得正是時候。
經過一年的等待,在外借讀半年的更章門巴民族鄉孩子,今年終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校園。迎接他們的是一棟嶄新的三層教學樓,能容納六個年級所有學生的宿舍和食堂,一座鋪裝了標準跑道和人工草坪的戶外操場。宿舍里裝了暖氣片,教室有投影和電腦,操場旁還多出了一片菜園。
學生在菜園里“放飛”蒲公英
面對翻修一新的學校,達瓦扎西很是驕傲——他在工地上監工了大半年,盯著施工隊給新教學樓添上民族特色:外墻立柱涂上了藏式紋路,三樓外墻特意刷成門巴族民居常見的褐黃色。
校長特意將新教學樓最大一間教室留了出來,作為全新的圖書室,基調是象征希望的淡綠色。他還在宿舍走廊里專門設計了書架,造型是“門巴”二字的首字母,想讓孩子們隨手就能翻到。
只不過,從0到1的過程是最困難的:如何讓根本沒有看書習慣的孩子愛上閱讀?
擔當者行動閱讀專家王鋼給出的的建議是:及時反饋,建立儀式感。
“可以經常拍照記錄孩子們讀書的樣子給他們看,定期表彰獎勵讀書多的孩子們,還可以在班上辦分享會,把閱讀打造成校園里的盛事。孩子都渴望被看見,哪怕有的孩子開始只是假裝愛看書,久了也會有讀進去的一天?!?/span>
閱讀專家王鋼不僅帶了《蛤蟆爺爺的秘訣》繪本故事,還給老師們分享了海量閱讀的方法
看著這批精心挑選的圖書,校長也有自己的設想。他打算以后在圖書室辦閱讀會,堅持讓孩子們繼續寫讀書筆記;他還準備建立圖書借閱制度,讓孩子們能周末借書帶回家讀。
“我想的是,剛開始不能用太嚴肅的東西,先從營造閱讀氛圍出發,從繪本這類輕閱讀開始,慢慢培養他們的習慣?!边_瓦扎西說。
教了二十多年書,他當然也明白,閱讀本來就不是立竿見影的事情。
“我們今年帶孩子們種菜,給每個年級安排了不同的蔬菜,像白菜、香菜、辣椒、蘿卜、小蔥這些。剛開始也看不到什么成果,有的孩子還要躲,但最后長出來,孩子們都很有成就感。讀書其實也是這樣的?!?/span>
菜園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播種與收獲的快樂
和更章門巴民族鄉小學緣分快20年,達瓦扎西已經放不下這里的孩子。教育局領導曾經兩次提出讓達瓦扎西去管更大的學校,他都拒絕了,“還有很多想法沒有實施”。
他一直有個心愿,希望看到更多學生考進西藏中學班,那樣以后機會能多一些。他想起以前帶過的一個學生,讀書很自覺,當年是林芝的小考狀元,后來考到了上海交大。
讓校長寬慰的是,一些令人欣喜的信號正在生長。在六月的高原烈日下,孩子們抱著心愛的圖書沖出教學樓,跨過點綴著月季的草叢,躲進遮陰長廊,急切地翻開了第一頁。
更章門巴民族鄉小學的孩子們在操場上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