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暴的新冠患者,被迫改名換姓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我們都希望能回到原點,但回到原點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改名字、換工作,以另一種方式生活,只要她能接受現在的自己,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這都是可取的?!?/blockquote>

責任編輯:吳筱羽

江蘇淮安,三位三十多歲的女性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之初確診。她們的癥狀都不算嚴重,讓她們難以承受的,是互聯網上四處傳播的謠言。更巧合的是,三人被傳謠的情節十分相似:出軌,去武漢會了情人,這才被傳染。

她們都被轉入當地的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治療?;窗彩械谌嗣襻t院心理科主任楊林是前往支援的心理醫生,他還記得,三人都說過同一句話:“死了算了?!?/p>

留下一條帶有侮辱、誹謗性質的言論,對網民來說或許不算一件大事。而對當事人來說,網絡上那些鋪天蓋地的信息,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這三位女性,有人在治愈出院后辭掉工作,換了名字,生活在三十多歲時要重新開始。

南方周末記者詢問了多位心理醫生,他們接診的網暴受害者并不多,心理科也還沒有專門針對網絡暴力的門類。

在國外,對網絡暴力的應對開始有更完善的機制。英國國家反欺凌熱線專門設立了網絡欺凌的選項,囊括了傳播謠言、反復騷擾、發布隱私信息等行為。在美國,兩位法學教授自2002年開始研究網絡欺凌的話題,并于2005年推出相關網站,就如何應對青少年群體遭受網絡欺凌向父母、教育工作者、醫療服務人員提供建議。

網絡暴力會對受害者的心理狀況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心理醫生又如何進行疏導?以及,當我們身邊的人有類似遭遇時,應該如何給予支持?南方周末記者對話楊林,結合他的親身經歷,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

2012年的電影《搜索》劇照,這部電影的故事是關于由小事導致的網絡暴力怎樣毀了一個人。 (資料圖/圖)

三位女性患者,都被造謠出軌

南方周末:在病區,你是什么時候接觸到網暴受害者的?

楊林:2020年2月9日上午,我接到通知,需要心理醫生去新冠定點醫院支援。當天下午我就過去了,接診的第一位病人就是L女士。

當時我還在熟悉怎么穿防護服,護士長不太放心我進病房,我和L的溝通是通過電話進行的。

她主要表現出心情差、不想講話、感覺活著沒意思、想跳樓等抑郁癥狀。聊過后發現,她情緒低落的原因是確診后,很多人在網上誹謗她,說她和某個武漢人有不正當關系,她的身份信息也被傳播了出去。

她的支持系統比較弱,在婆家、娘家兩邊都不受待見。和丈夫感情不太好,半年前已經分居,事情發生后,丈夫也開始懷疑她。她又在娘家過年時傳染了好幾個一塊聚餐的親戚,親戚們對她也有怨言,背后免不了指指點點。

南方周末:你是怎么疏導她的?

楊林:我對她主要進行了支持性的心理治療。心理醫生的關心、理解、包容,也是社會支持系統的一部分。像L這樣的情況,能有個說話的人,把事情說出來,就是一種宣泄,能讓她減少無助感和絕望感,心理醫生有時候需要成為“情緒宣泄桶”。

L是主動申請做心理咨詢的,幾天后她又主動申請了第二次咨詢,之后就沒有申請過,說明她的心理狀態已經得到了改善。

南方周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