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萬物復蘇,秋天滿目金黃?一個兒童教育之問

兒童應該先去“發現”季節,而不是先灌之以標簽式描述再去“尋找”季節。小學生們的作文實踐,可以有所模仿,但也應該扎根于實際觀察經驗去描繪身邊的自然。語言應該來自實踐世界,這不僅是因為語言將用于實踐世界,還是為了保護兒童的探索精神。

責任編輯:溫翠玲

我最近接觸到一些兒童文學的課程,做了若干教師訪談和隨機調查,也到幼兒園駐園觀察過,深刻感受到一些兒童教育中的地域偏差。

在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教學中,兒童們經常會接觸到一些關于時節的描述,比如將“青翠欲滴”“冒出嫩芽”“萬物復蘇”“重新變綠”等等用于描述春天,將“金秋”“落葉紛飛”“黃葉滿地”“金色海洋般的稻田”等等用于對秋日的描述。而且,很多學校都有以“金秋”冠名的活動,以“落葉”為主題的秋季課程。

但事實上,在許多南方兒童的現實生活中,季節的面相并非如此。就以我所在城市福州為例。在“寒冬”和所謂“金秋”里,福州的樹木看起來也是“青翠欲滴”“綠意盎然”的,公園里的小草小灌木很多都“生機勃勃”地“吐露著新芽”,它們四季常綠,四季吐新芽;春天里,夏天里,大風一吹,福州的常綠闊葉樹木就會嘩嘩地往地上掉黃葉,有時候馬路上就是“黃葉紛飛”的樣子,“黃葉鋪在地上”是四季皆有的景象;福州的稻田種的是雙季稻,夏天就能見到“金色的海洋”。

這些現實中的季節面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