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變“智”造,有我?。袨榍嗄暾f
2014年,安徽小伙運輝大學畢業。
這一年,全世界發生了很多事。
巴西世界杯決賽上,德國隊戰勝阿根廷,再次奪冠;邵逸夫、馬爾克斯、秀蘭鄧波兒相繼離世;《小蘋果》發布,很快風靡,成了“洗腦神曲”;馬航MH370客機意外失聯,讓眾多家庭陷入了長時間的悲痛中;互聯網方面,微軟經典操作系統windowsxp停止服務,世界首屆互聯網大會召開,京東、新浪、阿里巴巴先后上市;在非洲和歐洲部分地區,人們遭受了埃博拉病毒的侵襲。
但是,與運輝后來的軌跡真正產生交集的,是這一年中國制造業迎來的巨大變化:
過去落后與過剩產能被進一步壓縮淘汰;
“工業4.0”成為一個熱門詞匯。它代表著中國制造業開始轉型升級,通過改革向,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材料等讓工業生產智能化;
工信部牽頭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目標是2025年實現航天裝備、通信裝備、能源裝備等8大產業生產過程自動化、流程管理數字化、企業信息網絡化、智能制造云端化。
運輝也在這樣的年份里,進入了華為,投身制造業。
帶著5年的華為云運維經驗,轉向市場一線,為企業提供智能化升級方案,成為中國制造業這場智能化轉型大變革的參與者。
選擇華為投身制造業
運輝從小成績很好。
高考后,他順利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就讀于電子科學與科技專業。學電子,算是IT類專業。
那幾年,互聯網行業發展迅速,很多學IT的畢業后,都想著能進互聯網廠商工作。畢業找工作時,運輝也有過這樣的念頭。
在互聯網與制造業之間,他選擇了華為。
“那時候,華為做手機還不出名,”運輝當時對華為的了解,幾乎全部來自在華為工作的學長和一些導師的推薦,“當時知道華為是做通信設備,偏IT一類的東西。”
進華為,運輝對自己的職業方向有非常清晰的認識。他不是計算機、軟件科班出身,就避開了軟件開發類的工作,而是選擇了內部信息系統的運維。
運維工作,隨著工作時間變長,能逐漸積累豐富的經驗,個人的價值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運輝通過論壇、內部比武、交流等方式,不停地通過學習新的技術來提升充實自己。
“我當時的主管,經常跟我們說,每年都要把自己拿到市場上去賣一賣,看看自己值不值現在這個價格,也能反向激勵自己多學習新的內容。”
與機器設備打了5年的交道,運輝學習了很多,但他不再滿足于這種單調重復的工作,決定要轉到市場一線去。
得益于華為內部鼓勵研發下一線的人才流轉政策,運輝成功通過了市場部的面試,轉到了新的崗位上。
這五年里,運輝學習到的東西,為他后面的工作助力良多。
轉去市場一線“升級打怪”
新工作與之前截然不同,運輝要用華為云的技術,幫助企業和政府數字化升級,提供解決方案。
簡單來說,企業的發展分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幾個階段。
最基礎的服務,是幫助已經建立機房或者虛擬化環境的企業,將原來的業務系統從線下機房搬遷到公有云上;其次,是幫助企業建立數據使能,幫助企業生產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在智能化階段,華為云是通過AI技術應用,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或者工藝上的提升。
“之前與機器打交道,現在是與人打交道。”
剛到市場一線時,運輝有很多不適應和擔憂,怕自己能力不夠,不能很好地理解客戶需求。
不過,幾次下來,他很快就適應了。
原來在流程IT里學到的和積累的經驗,在市場工作中成了加分項:“華為的流程IT應該是業界技術最成熟最全面的,華為負責的業務也提供了大量的這種IT場景,這些應用的經驗反而跟很多客戶關注點很貼合。”
運輝記得自己的第一個上手項目,是安徽省一個交通違章業務遷移上云的項目。中間很多要快速解決的網絡和系統問題,運輝可以快速幫助解決。
作為市場一線的新手,運輝把開拓工作看成“升級打怪”,通過一次次地與客戶交流、學習,一步步積累經驗。轉市場才兩年多,運輝已成為華為云在安徽的業務發展負責人,服務過的客戶也已經有信義玻璃、海螺水泥、江淮汽車這樣的大企業。
每一次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他都力求精準掌握客戶的需求。
▲不同企業有著不同生產線,每一個企業都需要“專業定制”
在真正給出解決方案之前,他都要花很多時間去調研,通過與客戶的生產人員進行溝通,了解企業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流程。尤其是在進入全新領域、行業的客戶時,前期調研掌握客戶的真實需求顯得更為重要,提起印象深刻的項目時,運輝第一時間想到了信義玻璃。
信義玻璃的數字化轉型項目,是華為云在玻璃行業的首次突破。“我們做信義玻璃的項目時,前期派了10多個人做了近兩個月的調研工作,整個項目前后花了一年多時間。”終于運輝帶著團隊,為信義玻璃構建了華為云數據使能平臺。
做數字化升級的得力幫手
信義玻璃是國內玻璃行業的領軍企業,1988年成立,2005年在香港上市。目前海內外擁有11個工業園,銷售網絡遍布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資產超450億港元。是中國上市企業500強和福布斯全球上市企業2000強。
2000年開始,信義玻璃開始進行數字化升級,希望通過數據賦能玻璃制造,打造行業一流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他們希望通過一套數字化的手段,對工廠進行車間化管理:把工廠當成一個車間,能夠標準化,又能遠程去管理。”運輝和團隊通過前期兩個月的調研工作,掌握了信義玻璃的需求。
在全球有11個工業園(工廠),所有的生產信息只存在于工廠內部,信義集團總部沒有辦法對這些生產信息進行統一調控,所以想要去建設一個“技控中心”:通過數字化手段,把所有的數據信息收集起來,出現問題后能夠及時告警。同時,打造一個標準化的管理,能夠把工廠像車間一樣管理起來。
▲面向全球的信義玻璃,需要解決所有信息統一調控的問題
項目上線后,一開始數據準確率不高,運輝帶著團隊就反復校準,經過兩三個月努力,基本達到了100%的準確率。
之所以對數據準確性要求這么高,是為了讓企業有良好的“用戶體驗”,運輝認為100個數據哪怕只有一個數據出錯,企業就需要重復去校驗,這樣直接影響使用體驗。
信義玻璃的項目,運輝帶團隊調研開始,花費了一年多時間,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到了極致,讓這套系統充分發揮作用。
通過華為云智能化的解決方案,信義玻璃通過智能化控制優化工藝,窯爐燃氣單位用量大幅降低,年節約成本費用數千萬;對生產線峰平谷用電做了可視化,調度優化用電不合理的生產線,把排產計劃大部分安排在平段和谷段,每月節省大量電費;另外,電機用電量也實現了可視化,能夠及時發現電機用電異常,為工作人員節約大量制表時間,減少重復勞動。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開始加入到數字化轉型升級中,特別是安徽、江西、云南這些制造業大省,傳統制造業正在逐步擺脫過去低效耗能的生產方式。
這背后,正是一個個運輝這樣的得力幫手,在為他們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
讓制造業更吸引年輕人
過去,局限于技術水平的發展,傳統制造業在沒有實現自動化、信息化的情況下,很多生產都需要通過人來完成落后的生產方式,給人留下了工作強度大、工作環境差、工作不體面等刻板印象。
近些年,直播、快遞、外賣等行業的興起,對從業者技能要求低,且工作時間相對自由,讓制造業變得不那么受年輕人歡迎。
現在,隨著越來越多制造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無論工作環境還是工作的技術含量,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去年,我國重點領域規模以上工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3%和74.7%。
這些變化,正在重新吸引有志年輕人的加入。
“信義玻璃以前的技控工程師需要在玻璃生產車間工作,像在窯爐房,里面的溫度非常高,這樣的工作環境很艱苦。”運輝以信義玻璃的例子說明,現在人可以在中控室吹著空調控制窯爐,還可以通過AI應用,讓窯爐天然氣的使用效能最高,幫助企業實現真正的降本增效。
▲智能化轉型背景下,可以有效改善制造業工作環境
當下畢業季,很多大學生都面臨制造業還是其他行業的選擇。
在互聯網行業發展勢頭最盛的時候,運輝選擇了制造業。如今,又在通過他的數字化技術能力,幫助制造業重新煥發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慢慢讓大家對制造業會有一些新的認識。
“當畢業生剛出來的時候,總想去找一份很好的工作,實現自己的各種理想,但是你一個新的畢業生,你各項能力是所有所欠缺的。如果一個學IT的,要進互聯網廠商,面臨的競爭是非常大的。在互聯網企業里面,你也會是變成一個螺絲釘,然后也只會跟IT相關的?!?/span>
運輝用自己舉例,進入制造型企業里面,是可以成為一個復合型人才的,“你可以在制造業里面最懂IT,在IT里面最懂制造。”
因為制造業還是很多企業或者一個工業的根基,很多技術的應用必須要到制造業才能真正地落地。在制造型企業里會有更多的場景去實現IT的一些想法,也能用IT手段去解決一些場景問題,“這樣的快樂應該是大于你做一個碼農的快樂?!?/span>
華為作為一家電子制造企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能力,正在不斷輸出更多的“運輝”,通過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幫助制造業企業提升數字化水平,從傳統的制造向智造邁進。
運輝在2014年的那次選擇,正在展示它的意義。
*運輝為化名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