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六月中暑急救已超萬人,重癥者致死率高達70%
在醫生蘇磊眼中,輕癥中暑是出汗的,而重癥中暑,一滴汗不出。中樞神經功能障礙,調節不了體溫,皮膚不散熱,其病死率介于20%-70%。
輕癥中暑的確不會致死,但輕癥與重癥并無明顯過渡,常人驟然遇到無法區分?!叭绻蝗粫炟?、全身抽搐、呼吸窒息,甚至低血壓了,這些是重癥中暑的高度可能對象?!?br />
“單一臟器衰竭,死亡率才3%。如果兩個臟器以上,死亡率30%,那就意味著什么?你早期發現的時候你去阻止它,它就能防止死亡率從3%升到30%?!?/blockquote>責任編輯:何海寧 吳筱羽
2022年7月13日,合肥市區路上,一位市民戴上墨鏡、口罩,穿長袖衣服,全副武裝抵抗烈日。
2022年入夏以來,高溫天氣接連破紀錄,多地出現中暑送醫患者。
據報道,鄭州一名男子突然昏迷,被送至ICU搶救時,醫生監測其身體核心溫度已達42.3度,體內所有臟器就像在水里“煮”過,多臟器出現受損。麗水一名男子在車間工作時突然昏倒,入院時體溫40.7度,后因多臟器功能衰竭并伴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搶救無效,于7月8日不幸離世。
中暑,是由于高熱造成內皮細胞損傷,繼而誘發熱損傷之后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凝血系統失衡,進而發展為類(熱)膿毒癥,引發多臟器損害的全過程。過度勞累、睡眠不足、體弱、肥胖、身體不適、尚未產生熱適應、未及時補充水分等,都可能誘發中暑。
人們所說的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皆屬重癥中暑,三種癥狀起病表現不一,癥狀時有重合,過程相互轉化,因而這種分法逐漸退出了中暑防治的舞臺。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的重癥醫學主任醫師蘇磊眼中,中暑只有“輕癥”與“重癥”之分。輕癥中暑是出汗的,而重癥中暑,一滴汗不出。中樞神經功能障礙,調節不了體溫,皮膚不散熱,其病死率介于20%-70%。他從1999年起開始關注中暑問題,2004年正式建立團隊進行研究。
中暑多在暑熱季節、高溫或高濕環境下發生,在全球高溫或漸成常態的今天,得到了更多關注。世界氣象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