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要養才能源源不斷冒出清水”,誰在守護傳統村落?

“我們在研究老街區、古村落時,不能只是關注看到的東西,而是要鉆研一些隱藏在背后的文化、民俗?!?br />
(本文首發于2022年7月1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黃埔文沖幸福里航拍。 (受訪者供圖/圖)

深井村像一個桃花源。

從黃埔魚珠碼頭乘坐渡輪過珠江到長洲島,有兩條岔路,游人大多涌向黃埔軍校舊址。深井村村路狹窄,一輛網約車按導航開入,前方面臨高墻窄巷,司機從現代城市偶入此地,只得下車向正在釣魚的老人打聽:“深井小學到底怎么走???”

深井古村,在廣州黃埔區長洲島南側,位于大學城和黃埔軍校之間,如其名一般,靜謐幽深。俯瞰古村,珠三角傳統村落中的耙齒式布局,巷子像農具耙的齒整齊排列在大街的一邊,主街南北偏東,與夏季風主導風向一致。

2022年5月13日,一場暴雨過后,雨水淅瀝,64歲的深井小學退休老校長凌偉添撐傘步行在村中。雨水洗刷下,不同年代、材質磚石的顏色對比更加明顯。一條窄巷走下來,村子中的建筑風貌各異,房屋緊密,一路上既能看到硬山頂、人字封火山墻、青磚紅砂巖石腳、花窗灰塑等嶺南風貌,又能看到現代的鋼筋混凝土,村民則居住其中,來來往往。

都市中人對這樣的所在并不熟悉。在多年的白蟻啃噬、自然災害、人為破壞之下,一些傳統村落逐漸消失了。在這些延續數百上千年的古村里,先是古建筑傾頹,歷史風貌遠去;隨后,村民外遷,故居荒蕪;最后古村瓦解,許多記憶隨之湮滅。

消失的速度遠比人們想象中快。2008-2010年,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考察組調查了17個省113個縣(含縣級市)902個鄉鎮的傳統村落文化遺存。結果,傳統村落的數量六年間減少了超過41%,平均每天消亡1.6個。2014年考察組再次回訪,四年間又消失了44.6%,平均每3天就有1個消亡。

這些傳統村落曾被寄予了保留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的期望,連同幾百年村落家族故事和所有歷代村民的生命軌跡,共同免于城市化進程中消逝的危險。2012年,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布,包括646個傳統村落,至今評選5批,共6819個傳統村落被列入其中。

行至深井古民居之一,岐西坊14號。木質門已經上鎖,凌偉添指著門說:“我曾在這里住到了二十歲?!碑敵?,原屋主人去了香港,凌偉添的家人每月交一元租金給房屋的托管人。透過門縫,頭發已經花白的凌偉添向里面張望著,似是回到了少年時代:“里面的屏風非常漂亮的,能看到金色的字?!?/p>

在凌偉添的記憶中,小時候有很多的古建筑,“這是一條深遠的街巷”,村子永遠干干凈凈。他記憶最深的場景,是年輕時在小工廠做工,半夜下班回家,月色照在小路上,到處飄著茉莉花的香味。

記憶正在被重新打撈。2022年2月,深井村所在的廣州市黃埔區摸查“家底”——盤點全區的“十類古遺存”——包括古村,連接村莊的古道、古橋、古碼頭,村里的古屋、古巷、古廟、古塔、古井,以及有人文故事的古樹,總數達到701處。

在建村七百多年的黃埔區蓮塘村,就能找到其中九類古遺存,它們如今都有了數字檔案,包含編號、地址、年代、傳說故事和保存現狀。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陸琦曾調研許多傳統村落,蓮塘村讓他印象深刻:村前弓形排列著用于防火、防盜以及養魚的五口大小不一的池塘,塘間以壩相隔,形似蓮藕圍繞村莊,形成“背屏玄武、玉帶攬腰”的村落格局?!斑@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标戠f。他也贊嘆蓮塘村崇文重教,“我們在研究老街區、古村落時,不能只是關注看到的東西,而是要鉆研一些隱藏在背后的文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