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玩偶好丑,但我好喜歡:丑萌成流量新密碼了?
“丑萌”文化誕生伊始就是在“抵抗”,寫著反叛的基因。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丑萌審美”是怎么流行起來的。
責任編輯:劉韻珊
博物館文創有多能整活兒?看看甘肅博物館就知道了。
近日,甘肅省博物館推出了一款神還原“馬踏飛燕”文物的同名玩偶,憑借“丑萌”的造型火出天際,成功出圈,吸引了互聯網沖浪選手的注意。
這款玩偶精準神還原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東漢銅奔馬。造型可謂十分別致,歡脫的“小綠馬”咧嘴大笑,而馬蹄下的“飛燕”則很不開心,兩者之間形成反差萌,讓網友們樂開了花。
迷幻新審美
丑東西的流行
說實話,第一眼看到馬踏飛燕,有被丑到,讓人想要“重金求一雙沒看過它的眼睛”,建議將其納入豆瓣丑東西保護協會小組。但如果你再多看兩眼,綠色的小馬歪著脖子,雖然看起來不太聰明的亞子,但卻也流露出一丟丟的可愛與詼諧,或者情商高些說是耐看,讓人不由自主地露出同款的笑容。
“馬踏飛燕”玩偶上架不到半月,累計銷量已經過萬,店鋪內的存量已經售罄,設計團隊回復已經在加班加點踩縫紉機了。有人覺得這么丑的玩偶居然都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