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傳人”破題:進口非冷鏈不再“查”毒,冷鏈管控仍待解
新冠病毒經空氣傳播的效力比經接觸物體表面高一千倍,“通過表面接觸感染新冠的可能性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通知》僅針對進口非冷鏈物品的管控作出修改,進口冷鏈物品的相關規定并未修訂。
“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病毒變異情況,在‘物傳人’系統研究的科學結論基礎上,因時因勢不斷優化、動態調整,科學精準采取進口非冷鏈物品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措施?!?/blockquote>責任編輯:曹海東
2022年3月22日,浙江省金華市DHL國際快遞公司,對一些國家的國際郵件快件采取噴灑消毒、靜置隔離等多道程序。
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可以存活多長時間?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明確:常溫條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時間短,1天內全部失活。
這一條文出現在2022年7月12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優化進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該《通知》由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這是官方文件中首次明確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的存活時間。
2022年年初,國內曾出現可能與收發國際郵件有關的疫情,出于對“物傳人”的擔憂,各地“人”“物”共防,出臺包含對國際郵件消殺靜置、暫停收發或相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等舉措。
實際上,此前有許多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物傳人”的風險極低。美國密歇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奚傳武博士領銜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經空氣傳播的效力比經接觸物體表面高一千倍。奚傳武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通過表面接觸感染新冠的可能性基本可以忽略不計?!?/p>
在明確了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的存活時間基礎上,《通知》要求對運輸溫度在10℃以上的進口非冷鏈物品實施分級分類管理?!皩Σ煌悇e的進口非冷鏈物品進行劃分,根據被污染風險,判定為高風險和低風險兩個等級,除高風險的進口非冷鏈物品實施預防性消毒外,不適宜預防性消毒的高風險進口非冷鏈物品和低風險進口非冷鏈物品不實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預防性消毒?!?nbsp;
《通知》發布后,7月13日,物流板塊和航運港口板塊分別上漲1.36%和1.19%?!案鶕咔榉揽匦蝿莺筒《咀儺惽闆r,在‘物傳人’系統研究的科學結論基礎上,因時因勢不斷優化、動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