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對俄“禁運”為何如此強硬丨智庫視點
俄烏沖突以來,立陶宛的對俄政策引人矚目。一方面,它采取了和其他歐盟、北約東部邊境國家類似政策;另一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比其他國家更加激進的政策。
責任編輯:姚憶江
2021年10月16日,電車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街上行駛。
2022年7月10日,俄羅斯衛星網報道,按照歐盟第四輪對俄制裁規定,俄羅斯水泥和酒精等貨物的進口禁令即日起生效,這些貨物將無法通過立陶宛等歐盟成員國運輸至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
6月20日,俄羅斯外交部曾發表聲明,抗議立陶宛禁止經立陶宛境內鐵路,向俄加里寧格勒州運輸貨物,并警告如果立陶宛不恢復運輸,俄方將作出回擊。
俄烏沖突以來,立陶宛的對俄政策引人矚目。
一方面,它采取了和其他歐盟、北約東部邊境國家類似政策,例如緊跟歐盟制裁俄羅斯,請求北約加強武裝包括立陶宛在內的東翼國家、請求美國永久駐軍立陶宛等。
另一方面,立陶宛也采取了一些比其他國家更加激進的政策。除了出臺本次禁運措施,4月2日,立陶宛還要求俄羅斯為“布查事件”負責,并宣布停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使它成為第一個拒絕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國家;5月22日起,立陶宛完全切斷俄羅斯能源的進口,包括石油、電力和天然氣; 6月17日,立陶宛國有鐵路公司——立陶宛鐵路公司通知俄羅斯,從6月18日午夜開始,將不再允許載有受歐盟制裁貨物的過境列車通過,引發俄羅斯與立陶宛、俄羅斯與西方的又一次沖突。
預計,立陶宛可能在8月和12月根據歐盟新的制裁措施,將進一步禁止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等重要物資過境立陶宛。立陶宛的上述激進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損人不利己”,不僅將迎來俄羅斯的報復,而且對自身的國家安定和長期發展相當不利。
底氣何在
俄烏爆發沖突以來,立陶宛表現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