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館里的農民工往事

從那幾千份牛皮紙包好的農民工案件材料中,能看到法治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探索前進。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重慶

責任編輯:周建平

周立太在檔案館南方人物周刊記者/大食/圖)

辦公室里掛著的合影首先引人注意,其中一張是主人周立太和時任德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的合影,攝于2008年。即便來者不知道這位面生的德國副總理,主人周立太想傳遞的影響力也不言自明,這棟兩層的律師事務所的裝潢處處像這樣體現著“周立太”色彩。

5月11日采訪的這天上午,一個背著紅色雙肩包、上了年紀的婦女來到這里,她從每一階都貼著“周立太律師事務所”標識的臺階扶墻而上,穿過兩側印著報道周立太代理案件報紙的走廊,才能來到主人、律師周立太面前,得到一個確定的“婉拒”回復。

周立太代理過幾千例農民工維權相關案件,曾以“文盲律師”的標簽登上美國哈佛大學的演講臺,也曾獲得我國司法部授予的“第二屆全國法律援助先進個人”稱號,一度被譽為“民工的保護神”;他也曾狀告諸多沒有支付律師費的農民工當事人,引發社會關于誠信的大討論,并被寫入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申論題……

周立太的律師事務所有兩層,其中二層盡頭的一間房子被拿來存放那些牛皮紙包裹著的數千份案件資料,那里記錄著他幾十年來代理過的勞工官司,是一個時代的農民工往事。這相當于一個“檔案館”。如今,周立太正籌備在這里申辦個人博物館。

他希望這些檔案能面向公眾開放,讓人群中的故事回到人群中去。不同于一般的律師事務所,這里充滿個人記錄的色彩,這些案件資料和當年的媒體報道,共同勾勒出屬于農民工的時代圖景。

爭議和漩渦正在遠離周立太,他今年66歲了,頻繁的媒體曝光已是過去式,他所代表的曾經能給人們帶來思考的點在今天不再有被廣泛討論、頻登熱搜的殊榮。只有牛皮紙記錄著的數千人的命運陪在周立太身邊。在光環與爭議之外,我們這次的來訪,更想從這些原始的檔案中,窺見那些時代變遷中的農民工往事。

2008年,重慶,周立太與時任德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右)、前駐華大使館施明賢(左)合影

像炒股一樣被套上

盛夏時節,周立太要去趕赴一場飯局,請客吃飯的是這場官司的對立方—— 一個公司的老板。他帶了七個斷手的農民工一起去吃,落座后,老板問,怎么帶了這么多斷手的來?

“我沒吃,他們也沒有吃?!敝芰⑻卮?。

那樣的飯局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深圳,“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識樹立在蒸蒸日上的特區,來自天南海北的打工人來到這里掙前程,個人命運即將隨著時代浪潮而起伏,不知何時觸上暗礁——在當時,一旦勞工權益受損,很多人不知道該怎么辦。

第一個找上律師周立太的是同鄉。1996年4月,來自開縣(現為重慶市開州區)的徐昌文夫婦在下班路上被一輛貨柜車撞死,交警認定該車負事故主要責任。

家屬找到當時在開縣小有名氣的周立太,請他去深圳代理此案。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這屬于工傷,但在實踐中沒有先例。經過仲裁、民事訴訟等,一年半時間,周立太為當事人爭取到了除交通事故賠償外的工傷賠償,總額35萬余元。這是全國因交通事故引發工傷雙賠的第一案,開了深圳因交通事故獲得工傷賠償的先例。

如同一塊石頭擲入河流,類似勞工官司的漣漪緩慢又必然地蕩開了。很快,買好車票準備返回重慶的周立太再次被攔下,這是他的第二個勞工維權官司——彭剛中案。

彭剛中從四川到深圳的工廠打工,上班時被機器截斷左上臂,但所在廠未給他辦理工傷保險。此前,類似案例的賠償以當時深圳市職工月平均工資679元為計發基數,工廠賠償38000元。當時,彭剛中在老家請了律師,律師認為這樣的依“慣性”賠償的數額,只能勉強支付律師費和差旅費,打官司意義不大。

經朋友介紹,彭剛中找到周立太。周立太認為,彭剛中需要安裝假肢,假肢有一定的使用周期,到期必須更換才能對傷殘的勞動者起到輔助作用,故企業應該支付假肢更換費。

此案歷時兩年多,周立太贏了,彭剛中獲賠178000元,創造了中國工傷賠償假肢更換費一次性支付的先例,這讓周立太在深圳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