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本崗,一座壇城的前世今生
在古代建筑里靜靜觀賞當代藝術,是一種奇特的體驗。在幽暗的空間里,僅有的光,都照在畫面之上,目之所及,無一不是凝固的時間。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靜茹
西藏的吉本崗藝術中心地處鬧市,在拉薩大昭寺和小昭寺之間劃出一道直線,吉本崗到兩者的距離幾乎相等。事實上,在拉薩古城,無論是橫軸線,還是縱軸線,吉本崗都占據中心位置。朝圣和旅游的人群蜂擁而至,讓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藝術中心對面不到兩米的地方,大喇叭不知疲倦地播放著:襪子10元一雙!10元一雙!
這就是藏地的雜陳之道,精神生活永遠跟人間煙火難分彼此,世俗紛亂,不減信仰的純度,人們亦處之泰然。
作為西藏唯一存世的立體壇城,吉本崗舊名“吉崩崗拉康”,修建于19世紀下半葉,當時英印聯合勢力已經占據了錫金、不丹、尼泊爾等國,正在覬覦中國西藏,一場征戰勢不可免。為了抵御外侮,當時藏傳佛教掌權的格魯派,聯合寧瑪派僧人,合力建造“完美壇城”,吉本崗就是這樣一座集軍事目的和宗教意義于一身的防御屏障。傳奇的喜馬拉雅建筑保護專家Andre Alexander率領團隊調研拉薩古城的時候,重點關注吉本崗,在著作中稱其為“最激動人心的西藏歷史建筑之一”。
建成之初的吉崩崗拉康,是一座總高三層的神殿,一層為回字形大殿,二層之上的神殿屋頂鎏金,內置三尊造像,另有四座角樓佛殿,內供四方天王,四殿之間又有四座稍小的佛堂。嚴謹的對稱格局,形成三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