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之夏,建筑如何給城市降溫
全球變暖正在摧毀人們賴以適應氣候的兩大關鍵——規律性和可預測性。氣溫波動劇烈,高溫熱浪將越來越頻繁,氣象專家稱“氣溫大起大落將成為氣候常態”。
我們的城市該怎么辦?如何增加氣候適應性和城市韌性,在城市規劃和治理中更智慧、更有溫度。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周建平
杭州人工增雨、濟南試行集中供冷、南昌戶外核酸采樣可以不穿防護服……夏季高溫促使各地各城都拿出應對之策。
2022年夏天,熱浪席卷北半球多個城市。7月15日,英國氣象局發布有史以來第一個異常高溫紅色預警,英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內閣辦公廳大臣馬爾特豪斯建議倫敦民眾非必要不在紅色高溫預警期間搭乘軌道交通出行,鼓勵居家辦公。倫敦市長薩迪克·汗則宣布,將為該市無家可歸者提供幫助,他們可能是在炎熱天氣中最容易受到傷害的人群之一。
同處“歐洲燒烤模式”的法國巴黎則在鐵鑄噴泉上安裝了柔和水霧噴嘴,以充滿藝術意趣的方式為城市降溫。遍布巴黎的Richard Wallace鐵鑄噴泉已有150年歷史,最初是為人們提供免費潔凈的飲用水。2024年巴黎夏季奧運會期間,人們會看到更多具有飲用和噴霧雙重功能的現代噴泉在奧運場館周圍投入使用。
“如果世界上絕大多數科學家的判斷無誤,十年之后,我們就會迎來一場重大災難,整個地球會陷入極端天氣狀況,洪水、干旱、疾病和致命熱浪所掀起的巨大漩渦,規模之大,空前絕后?!痹缭?006年,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在上映前就有這樣一段預告。
自1999年起,地球的夏天日漸炎熱,進入21世紀后的每個夏天都被稱為“史上最熱的夏天”?!跋奶炜偸呛軣?,但現在的夏天,已不是我們年輕時的夏天,也不是你們祖父那個年代的夏天了?!甭摵蠂貢L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稱“世界正在燃燒”,極端高溫是地球給全人類的紅色警告。
研究大氣與氣候的科學家已達成普遍共識。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達到一定規模,大氣的化學性質與氣候規律都會因此而改變。城鎮化和城市是氣候變化的主要緣由,城市排放的溫室氣體大約占了全球70%。在極端高溫天氣圍困的城市中,密集的人口以及城市建筑夜晚所釋放的熱量造成的“熱夜”現象,使得城市高溫之痛難以驅散。
全球變暖正在摧毀我們賴以適應氣候的兩大關鍵——規律性和可預測性。氣溫波動劇烈,高溫熱浪將越來越頻繁,氣象專家稱“氣溫大起大落將成為氣候常態”。
我們的城市該怎么辦?如何增加氣候適應性和城市韌性,在城市規劃和治理中更智慧、更有溫度?《南方人物周刊》采訪了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副院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生態規劃學術委員會委員李迪華。
耐受高溫不等于認識到高溫危害
南方人物周刊:我國夏季多地高溫非常常見,因為高溫常見,對高溫這一極端天氣的危害是否反而會認識不足?
李迪華:受氣候和空調普及較晚等因素的影響,對比西歐各國,中國人可以說對高溫有更加大的耐受程度。這種耐受可能容易導致對高溫危害的忽視。
城鎮化帶來人口高度聚集,生活和工作環境中空調普遍使用,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在相對穩定舒適的室內環境中生活與工作,對溫度的適應能力有減弱的趨勢。這是個生活條件改善后需要關注的新問題。
夏季,年輕一代喜歡空調環境和更低的溫度。數年前的夏天,和學生一起騎自行車考察,近中午1點抵達一座小鎮時,大家已經是饑腸轆轆。同學們仍然堅持要找一個有空調的房間午餐,頂著烈日騎行了半個小時。夏天教室和研究室的空調溫度設定,只要是學生聚集的地方,一般會設置在20度左右,很少會是倡議的26度。
受全球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