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戴電子手環?“數字化”防疫惹爭議

防疫場景下,佩戴電子手環帶來的限制與歧視更多,還是安全與便捷管理更多,就像一只天平的兩端反復拉扯。

“目前通過智能手環進行體溫監測的技術已比較成熟,利用紅外傳感器+芯片+算法即可實現,但是精度還無法達到醫療級,存在一定的誤差?!?br />
防疫用的智能穿戴設備除需要做3C認證、電信入網許可證以外,還需要辦理二類醫療器械許可,相關資質辦理下來最快需要4-6個月。

責任編輯:曹海東

2020年11月9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一款香港企業研發的居家隔離檢疫手環亮相展會。據悉,這款手環可配合APP設立電子圍欄,在保障使用者隱私的同時,確認用戶處于固定地點。 (中新社 張亨偉/圖)

是體溫監測“神器”,還是疫情防控“鐐銬”?一度被奉為高新科技時尚潮流的“電子手環”,最近掀起了一場爭議。

2022年7月13日,家住北京市昌平區天通苑社區的張矛,在解除居家隔離的兩天前,收到了社區工作人員發放的“電子手環”用作體溫監測,要求除洗澡、充電外24小時佩戴。

當晚,張矛在微博上發布的個人經歷登上熱搜。他提供的產品照片顯示,發放給居家隔離人員的“多體征感知設備(電子手環)”沒有通過國家3C認證(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的標識。

南方周末記者查詢發現,至少有4位中風險區返京市民在微博上分享了與張矛相似的經歷。他們均被要求佩戴電子手環,涉及北京市昌平區等區的多個街道。

對此,南方周末記者撥打了北京市12320熱線,工作人員表示未接到強制要求居家隔離人員佩戴電子手環的通知,可能是屬地各社區的防疫要求,但確實接到了一些市民投訴。

張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7月14日中午,社區工作人員已上門回收了電子手環,“說是市民投訴太多,且電子手環的外包裝沒有塑封膜,存在交叉感染風險”。

實際上,電子手環用于疫情防控并非新事。早在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香港衛生署已要求居家隔離人員需佩戴一種電子手環,以確保在家隔離。2022年7月15日起,所有居家隔離的確診者也須佩戴電子手環,以便監測其行動范圍。

“香港的電子手環沒有測溫功能,只起到一個警示作用,讓確診者更自覺遵從居家隔離?!毕愀鄞髮W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南方周末記者發現,在上海、廣州、浙江溫州、內蒙古呼和浩特、通遼等內地城市,集體溫監測、軌跡查詢、風險區提示等功能在內的智能防疫“電子手環”也早有應用案例。適用場景覆蓋學校復課、企業復工復產、風險地區人員居家健康檢測、冷鏈運輸等閉環管理人員健康管理等。

2022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組織召開專家視頻座談會,強調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提速擴面,既避免“過度防控”,又防止“放松防控”,要借助“互聯網+”、數字化、社區化推動傳統生活性服務業轉型升級,不斷激活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潛力。

“佩戴電子手環只是針對特殊人群在特定時間內的一種便捷管理手段,希望公眾的理解不要過于偏激?!眲撧k于2020年2月,專注從事智能防疫預警手環研發的廣州芯耀科技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