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景樓上的智者:錢伯城先生印象

2021年11月3日,錢伯城先生在上海走完了他百年的人生之路,他幾乎完整地見證了新中國出版事業的發展歷程。因此,撰文回顧他的生平事跡,不僅是對前輩的紀念,而且也是為出版史提供資料。

(本文首發于2022年7月2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古典文學研究家錢伯城(1922-2021)。

觀景樓是著名出版人、學者錢伯城先生的書齋名,他的隨筆集《觀景樓雜著》即得名于此?!队^景樓雜著》自序曰:“京戲《失空斬》里諸葛亮有句唱詞:‘我正在城樓觀山景?!^的只是山景,但世事皆景,世人皆景,花花世界何處非景,是觀之不盡的。因觀景而生感,因感而發為文章,這便是有感之文了。這次編集子要題個書名,想到‘觀景’二字,即以名所居小樓。樓小景多,內容既雜,故又綴以‘雜著’之名?!?/p>

錢先生大半輩子以編輯為業并以編輯名世,他也以此自豪,如他在《觀景樓雜著》自序中所說:“我的本行是出版社編輯,一做就是幾十年。偶爾為文,也不多。編輯這個行當,‘為他人作嫁衣裳’,社會輿論每為之不平,我卻至今不悔,甘之如飴。照我的看法,編輯還只能說是‘為他人補衣裳’,做點從文字到論點的修修補補工作。但經過自己手的修補,出來一件嶄新漂亮的衣裳——書籍,是他人的,卻像自己的一樣,這喜悅之情也只有編輯體會得到。還有一說,編輯不能成家,只能叫‘雜家’,這也含有一點輕視之意,‘打雜’的專家。我則認為‘雜家’不易做,他是審定判斷專家或非專家著作的一家,他是‘衡文公’,衡天下人文章的,什么知識都要懂一點,非‘雜’不可,而且立足點更要高?!边@段話充分表達了他對編輯工作的熱愛和對編輯工作性質的認識;而其中編輯“是審定判斷專家或非專家著作的一家,他是‘衡文公’”等語,則對做好編輯工作提出了要求,并流露出自豪之情。錢先生是以此標準要求編輯的,他做編輯也是達到這一標準的。2021年11月3日,錢先生在上海走完了他百年的人生之路,他幾乎完整地見證了新中國出版事業的發展歷程。因此,撰文回顧他的生平事跡,不僅是對前輩的紀念,而且也是為出版史提供資料。

錢先生是江蘇常州人,1922年2月生于一個職員家庭。他早年的經歷非常豐富。1927年隨父遷往漢口,1932年畢業于漢口道生小學。1934年8月考入常州中學讀初中。1937年7月至1938年9月,他分別在上海、漢口的生活書店當練習生,可以說是與出版初結緣分。他自幼酷愛閱讀,在生活書店刻苦自學,還一度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1月赴重慶,在衛生局任練習生。此后五年間,先后在重慶的兩家兵工廠和火柴專賣公司任職員。1945年初,入重慶《正氣日報》社任編輯。同年冬,赴上?!段膮R報》社任資料員,其間兼任江蘇貨物稅局職員。1946年4月回常州任江蘇貨物稅局職員。不久,入常州柏楨中學任教員。1947年10月至1949年10月分別在上海、臺灣任招商局輪船公司業務助理員。1950年3月經招聘,到長春市第二中學任教員。1950年9月起在沈陽東北人民政府貿易部任內刊編輯。1952年9月又轉入沈陽財經學校任教員。十多年流轉不定的生活、十幾個不同崗位的工作,給了錢伯城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觀察社會的能力。

1954年1月,錢先生調入上海新文藝出版社任編輯。從此他再也沒有換過職業,開始了幾乎從事大半生的出版事業。新文藝出版社是新中國最早的一家公私合營的專業出版機構,1952年6月1日由海燕書店、新群出版社、群益出版社、大孚出版公司等四家私營出版機構合并改組而成,定位是“以出版中國和外國現代文學作品為主的全國性文學專業出版社”。首任社長為時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文藝處處長的劉雪葦(1912—1998),總編輯是晚年盛名不衰的文藝理論家王元化(1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佳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