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髯飄飄的趙以炳教授

1961年,沈從文通過文物的角度談過古人的胡子。三十年后汪曾祺的《修髯飄飄》從胡子的角度來談現代人物,他為什么要寫這幾位胡子教授?答:“這樣的教授現在已經不多了?!?br />
(本文首發于2022年7月2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趙以炳教授與家人,1939年攝于昆明。

作家汪曾祺對西南聯大及昆明情感深厚,一生寫過許多紀念文章,除了對國文老師沈從文先生著墨頗多外,還另有一文視角奇特,記錄了聯大六位留胡子的教授:戴修瓚、聞一多、馮友蘭、唐蘭、吳宓以及趙以炳,文章的名字叫《修髯飄飄》。

六位中的前五人鼎鼎大名,最后一位趙以炳的名字就陌生了不少,汪曾祺描寫他的文字并不長,卻非常有趣:

不應該把胡子留起來,卻留起來的,是生物系教授趙以炳。他要算西南聯大教授中最年輕的,至少是最年輕的之一。當時他大概只有三十來歲。三十來歲而當了教授,可謂少年得志。趙先生長得很漂亮,但這種漂亮不是奶油小生或電影明星那樣漂亮得淺薄無聊,他還是一個教授,一個學者,很有書卷氣,很瀟灑,或如同北京人所說:很“帥”。在我所認識的教授中,當得起“風度翩翩”四個字的,唯趙先生一人。然而他卻留了胡子。他為什么要留胡子呢?這有個故事。他自身在聯大教書,夫人不在身邊,蓄須是為了明志,讓夫人放心,保證不會三心二意。他的夫人我們當然沒有見過,但想象起來一定也是一位美人。沒想到,他的下巴下一把黑黑的胡子更增加了他的風度,使男學生羨慕,女學生傾心。然而沒有聽說過趙先生另外有什么羅曼史。

趙先生是生理學專家,專門研究刺猬。我離開聯大后,就沒有再見過趙先生,聽說他后來的遭遇很坎坷,詳情不得而知。

汪曾祺的這篇文章發表于1991年4月,那時他已離開西南聯大四十多年。他筆下這位近乎被淡忘的趙先生,是我國冬眠生理學的創始人。

趙以炳(1909—1987),江西南昌人,先后就讀于清華學堂、芝加哥大學。留美讀博的四年間,他在著名的《科學》雜志上,獨立發表了八篇論文,也因此成為美國科學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大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