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英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家庭的社會與經濟地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且這種關聯近一個世紀里基本沒有變化。從全球角度看,在過去的五十年里,有許多國家見證了不同家庭背景學生之間學習差距增大的現實。

(本文首發于2022年7月2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22年7月16日,浙江金華,小朋友們正在科技館體驗各種神奇有魅力的科技項目。 (視覺中國/圖)

家庭背景會影響個人發展,父母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兒童能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持成長,但家庭條件不太好的環境中,貧窮很可能會代代傳遞,影響著社會階層的流動,加劇一系列社會問題。而教育往往承載了人們改善代際貧困,促進社會平等的希望。然而,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在英國社會,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會影響兒童的學習成績,這種關聯在過去近一百年間基本沒有變化?!?/p>

成績不好該怪誰

在對9萬多出生時間跨越1921至2011年的英國小學生進行縱向對比后,研究人員發現兒童在小學階段的學業表現與他們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之間相關性為0.28,再次證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會影響兒童的學習成績,而且從不同年代出生的人之間的變化來看,這種關聯差別很小。這意味著在過去超過95年的時間里,雖然社會不平等的情況在變化,但來自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因素對兒童學習成績的影響,基本沒有變化,總體保持穩定。這一研究2022年4月發表在《學習科學》(npj Science of Learning)。

“這些結果表明,我們過去和現在為減少教育方面家庭背景不平等而做的努力已經失敗了?!眳⑴c該項研究的英國約克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蘇菲·馮·斯圖姆(Sophie von Stumm)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包括新自由主義和精英領導體制在內的一些個人主義意識形態,是家庭背景不平等之所以持續存在的核心驅動力。那種認為個體而非制度和集體應該對個人自己的成就負責的想法也被用在了兒童身上:如果他們在學校表現得不好,我們就認為是他們自己的過錯,同時還認為成績不好的小孩不值得更多的支持,而那些做得好的理應被提供更多更好的機會?!?/p>

蘇菲·馮·斯圖姆教授認為,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之所以會持續影響兒童的學習成績,將不平等的家庭背景轉化為相應的學生成績,這背后與一些個人主義意識形態在教育領域的滲透有很大關系。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學生成績不好更多地被歸咎為學生個人有錯,而非教育制度和社會整體的責任;面對學生成績的差異,首先想的不是支持成績差的,縮小教育結果的差距,而是放棄他們,轉而支持成績好的去得到更多更好的機會。但這些不利于斬斷社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木易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