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航向

盡管核算方法一直存在爭議,但綠色GDP的提法本身正當其時。它傳遞了中央的最新風向:任何以犧牲“綠色”為代價的發展將不被鼓勵。

一位外國經濟學者到訪中國后,說他知道了這個國家經濟奇跡的秘密:每個人都想賺錢、每級政府都想上項目,“由此匯集而成的強大力量令人吃驚”。

 

 


上海開展”保護母親河,綠色希望工程“主題活動        翁廣解/圖

 

中央新航向
    山西省臨汾市市長李天太每天醒來收到的第一條短信,都是專業部門給他發的臨汾當日空氣質量報告。李天太可能比世界上任何一位市長都關注空氣中每顆浮塵的生滅,因為他掌管的地方剛剛登上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位列全球九大污染城市。
    2007年5月底藍藻爆發后,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明確指示,寧可犧牲15%的GDP增長,也要治理好太湖。
    7月,花城廣州的市委書記、市長帶頭在珠江游泳。市委書記朱小丹告訴記者,珠江水質不錯;市長張廣寧希望,2010年后珠江每年都能游泳。
    中國的天空云朵、江河湖海正享受官員們前所未有的重視,同時受到國內外媒體最熾烈的聚焦。
    《華爾街日報》就是其中一家。它的中國系列報道,捧得2006普利策新聞獎國際報道獎。報道對準了自詡世界上正在開動的起重機最扎堆的地方——鄭州、強抗禁令被叫停的內蒙古新豐電廠,還探訪了受有毒氣體侵害的血鉛兒童。
    評委會稱,報道揭示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壓力,直接影響全球商界人士對中國經濟的看法,也幫助中國的決策層和企業家預判和避免經濟發展中的錯誤和陷阱。
    中國的決策層顯然已經知道中國身處三十年發展后的關鍵時期。10月15日召開的中共十七大上,總書記胡錦濤在闡述“科學發展觀”時說,要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7個月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新的經濟增長指標:在保持8%經濟增長率同時努力把單位GDP的能源消耗減少4%。
    由于這是中國首次把能源消耗作為從宏觀經濟層面衡量經濟增長的準繩,標志著中國開始將環境要素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有外國媒體稱,中國從此放棄以社會事業和環境為代價對增長的執迷追求。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上,胡溫政府施政理念的核心價值首次明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被正式提出?!度嗣袢請蟆贩Q,這成為中國擁抱綠色文明的標志。
    在過去的五年里,“環?!?、“可持續”、“節能減排”、“綠色GDP”等字眼席卷中國。
    “中央已經在調轉航向?!北本┛萍即髮W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曉說。中國的目光正從GDP移向環境和更遠的未來。


調控阻擊經濟過熱
    2004年3月,國家環??偩趾蛧医y計局聯合啟動“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項目,開始“綠色GDP”的核算研究,試圖在國民經濟核算過程中充分考慮土地、礦產等各種資源和環境污染損失等因素,以此改變以GDP增長為單純指標的考核方式。
    就在“綠色GDP”核算研究啟動一個月后,江蘇鐵本鋼鐵有限公司在一路狂奔“大煉鋼鐵”時轟然倒下。中央對“鐵本”的雷厲處斷,震動全國。
    “鐵本”闖進中央多片禁區:違反國家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的有關規定,未取得環保部門批復環境影響報告書擅自開工建設;違反土地管理法,未取得合法土地征地批準文件即動工建設,違法征用四千多畝耕地;通過提供虛假財務報表騙取銀行信用和貸款,挪用銀行大量流動資金貸款。與“鐵本事件”有關的八名當地要員受到了嚴厲處分。
    整個事件中,常州市當地政府有關部門難辭其咎。鐵本創始人戴國芳后來在獄中說,越權項目審批和違規土地審批都非他所能到,實際是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博弈的后果。
    “鐵本”事件成為中央“殺一儆百”的典型范本。以整頓“鐵本”為開端,中央政府啟動了行政性的調控和產業政策的調控,使投資速度在幾個月內像自由落體一樣迅速下降。
    中央文件多次強調,要提高環境準入門檻來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不正常投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正因與“科學發展觀”有天然的血脈聯系,環保成為了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環節,其執法集中于鋼鐵、冶金、電力等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
    一位外國經濟學者到訪中國后,說他知道了這個國家經濟奇跡的秘密:每個人都想賺錢、每級政府都想上項目,“由此匯集而成的強大力量令人吃驚”。
    1990年代開始的分稅制刺激了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忽視了其他公共職能的履行;另外,實行分稅制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權和事權嚴重不匹配,一些本應由中央承擔的財政支出,壓在地方政府身上,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加緊斂財。
    固定資產投資無疑最能拉升GDP。曾猛烈抨擊GDP政績觀的經濟學者郎咸平說,政府不用做什么,只需要大規模賣土地,提供給地產商建樓房,然后再賣房,就可以“創造”可觀的GDP政績。如果政府把土地的價格哄抬得更高,使房價更高,那么所“創造”的GDP也會更高。
    對GDP的熱切渴望,驅使地方政府在“上項目”時大開綠燈。發改委在2006年對1至4月份3779個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的抽查中,有44.2%的項目沒有土地批準文件,有43.9%的項目沒有環評文件,22%的項目沒有項目審核文件。
    2006年上半年某省規模以上固定投資占了全國的1/7。6月份開始發改委主任馬凱、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國家統計局主要領導頻繁造訪,暗示該省應該控制固定資產投資,但該省意見依然是“擴大投資不動搖”。
    過去的四年里,國家環保和國土部門屢屢出擊,效果卻難如人意。其中,地方保護主義是他們遇到的最頭疼問題。從SARS之后,經濟增長率年年在10%之上,高層多次強調要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爸醒朐谡{轉,地方還沒跟上?!壁w曉說,在過去三十年的發展中,國內生產總值(GDP)成為衡量官員政績的惟一標準。中央和地方在發展理念上的斷裂,源于官員考核機制等中間環節的改革嚴重滯后。


地方如何跟上
    2005年,綠色GDP核算試點工作在全國10省市啟動,在2006年公布了第一次核算結果之后,第二次核算結果遲遲沒有公開。據綠色GDP項目組組長王金南透露,有些當地環境資源損耗很大的官員,對綠色GDP加以抵制,甚至發函向國家環??偩趾徒y計局施壓,要求不予公布。
    盡管核算方法一直存在爭議,但綠色GDP的提法本身正當其時。它傳遞了中央的最新風向:任何以犧牲“綠色”為代價的發展將不被鼓勵。
    多個省市隨之調整原有的官員考核體系。浙江省湖州市對縣區年度工作考核時,取消沿用多年的GDP指標,代之以對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特別是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提高的考核。
    趙曉對新考核指標的實際功用表示懷疑。他主張在考核干部時,應引入環保、住房指標的一票否決:“計劃生育為什么能搞好,是因為它有一票否決的作用?!?BR>    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官員受到重用。在今年3月份新一輪省部級人事調整中,與中央保持一致屢被中組部到場人士提及。在這輪調整中,最受外界關注的是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他在浙江時提出的“對宏觀調控陽奉陰違就是歪風邪氣”被媒體重提,耐人尋味。
    在上海市黨代會閉幕后,習近平在向中外記者介紹新領導班子時誓言,新班子要與胡錦濤領導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地維護中央的權威,確保中央的政策在上海的暢通”。
    動用傳統的行政命令和組織資源,重用符合中央發展精神的官員,在趙曉看來,在大的體系沒有調整的情況下,這對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央政令暢通,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更長遠的解決之道在于中央和地方關系的法律界定。據趙曉介紹,十七大之后有望開展這方面工作,讓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財權和事權上趨向匹配。
    有觀察家認為,政績觀正在回歸鄧小平時代的基本標準:人民滿意不滿意,支持不支持,擁護不擁護。
    “人民除了要求更多的就業崗位外,也想住得起房子,看得起病,上得起學?!壁w曉說,公眾對政府的期待是多元的,人民的壓力需要通過合理的機制轉為官員的壓力。十七大后,如能擴大各級官員直選范圍,密切官員考核和公眾評價之間的關系,科學發展才能更好地實現。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