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華南國家植物園:春節看牡丹,隆冬賞紅葉
華南國家植物園已有近百年歷史,實力雄厚,但在此次掛牌之前一直很低調,就連絕大多數廣州人也不知道其“威水史”。我默默計劃著,日后每月至少來一趟,才能把植物園的花花草草都看遍。
作為一名普通游客,我對于植物園的科研實力絲毫不懷疑,但面向公眾服務的硬件設施似乎仍停留在上世紀。
責任編輯:楊嘉敏
相傳,寒冬臘月的一天,長安大雪紛飛,武則天飲酒作詩,乘酒興下令上林苑百花連夜盛放,唯獨牡丹不為所動。武則天大怒,將牡丹貶至洛陽,反倒成就了洛陽牡丹甲天下。其實,武則天不如將牡丹發配嶺南,就能輕而易舉實現冬賞牡丹的愿望。廣州華南國家植物園常常在春節期間舉辦牡丹花展,那也正是我第一次見到牡丹的地方。
2022年7月11日,華南植物園正式升級“國家隊”,與北京國家植物園并列我國唯二的國家級植物園。通過媒體報道,我才知道,這個廣州人熟悉的遛娃勝地、退休阿叔阿姨晨運地原來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公園”,它是世界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也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植物學研究和植物保護機構之一。是時候重新認識我熟視無睹的植物園了!我6點起床,抹足防曬霜,帶上遮陽帽、降溫噴霧和驅蚊液出門去。
從地鐵站走向植物園正門,一路看著植物園圍墻上的宣傳畫,其中一幅植物園“四季風景”令我會心一笑:龍洞琪林的落羽杉,春夏皆綠,秋季火紅,冬季轉為深棕色,迥異于北方的春花夏綠秋葉冬雪,十分典型地反映出廣州的亞熱帶氣候。位于花城廣州的植物園自然四季有花,花的季節感反倒比不上會變色的落羽杉了。
大葵扇和海底椰
植物園正門的大字招牌已及時更換成“華南國家植物園”。正值酷暑天,早晨8點的體感溫度就達到了35度,又是工作日,植物園里游客寥寥。
亭臺水榭,綠樹蔭濃,湖泊倒影著天空白云,盡管炎熱,躲在樹蔭下看著滿眼綠意,還是感覺很愜意,如果我住在附近,一定會經常過來散步。難以想象,這片宛然天成的園林在上世紀50年代還是一片荒地,沒有園也沒有林,湖是人工開鑿的,林則主要依靠工作人員從廣西、海南等地的深山老林里采集回來。1956年,時任副總理賀龍率體育代表團赴印尼參加“新興力量運動會”,聽說當地一種“白樹油”可以給運動員治療擦傷,就設法把白樹油樹的種子搞到并帶回國,白樹油樹從此在植物園扎下根。
園里的道路大多以沿路種植的植物命名,如“大王椰路”、“木蘭路”、“鳳凰大道”等?!叭嗣孀勇贰闭f的不是“人面不知何處去”那個“人面”,而是一種高大的常綠喬木,果核有5個凹痕如同人的五官,因而得名。沿著大王椰路,我來到熱帶風情濃郁的棕櫚園。聽說,終年陽光明媚的洛杉磯遍植棕櫚樹,但當環球影城來到北京,標志性的棕櫚樹卻水土不服,不得不用仿真樹代替,環球若是選址廣州就沒這個煩惱了。
棕櫚園
我認得大王椰和椰子樹,還在這里遇到了更多“熟悉的陌生人”:比如蒲葵,在沒有空調的童年,納涼神器大葵扇就是用蒲葵葉編織的;藤編家具則用的是省藤葉;還有廣東人煲湯愛用的海底椰原來不長在海里,而是糖棕的果實。
蒲葵
棕櫚園還藏著植物園的“園寵”瓊棕,它的葉片像一把撕裂的扇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